最近天气像漏了的汤勺,忽冷忽热倒腾得人浑身酸疼,隔壁王婶裹着护膝直跺脚:"老寒腿又闹腾了,这西药吃着管用,不吃就反复",她这话倒让我想起老家屋檐下晾着的草药筐,奶奶总说"风湿是阴雨天钻骨头的虫,得用老祖宗留下的药吊着",今儿咱就唠唠那些藏在山野里的"风湿克星"。
雷公藤:关节缝里的扫帚星
要说祛风湿的狠角色,雷公藤算得上是"狼性选手",这藤蔓在南方山沟随处可见,老中医却拿它当宝贝,村里张伯去年膝盖肿得像馒头,用雷公藤根泡酒擦了半个月,竟能拄拐遛弯了,不过这玩意儿带毒,得像熬中药似的文火慢炖两时辰,毒性散了才能用。
羌活:高原上的止痛圣手
川藏线上的牦牛客都知道,羌活是随身必备的"应急粮",这长在雪线边的草药,对付上半身风湿最拿手,记得货郎老周肩周炎发作时,抓把羌活煮水熏蒸,蒸汽钻进毛孔就像千万根针在扎,完事后却清爽得像卸下三十斤担子。
独活:专治"老寒腿"的地下情报员
跟羌活名字很像的独活,却是专攻下半身的"侦察兵",菜市场卖肉的老刘每逢变天就腿沉,他有个土方子:独活炖猪蹄,每周喝两次,说是能让药性顺着筋络往下钻,不过这味儿实在冲,他媳妇总抱怨喝完整个楼道都飘着药香。
桂枝:厨房里的暖炉管家
要说最亲民的风湿药,当属家家灶台上都有的桂枝,这其实是肉桂树的嫩枝,熬粥时丢几段进去,整个人从胃暖到脚底板,我们办公室小陈每次痛经都偷泡桂枝茶,她说这玩意儿比暖宝宝还管用,估计是把关节里的寒气都蒸出来了。
桑寄生:树上长的"风湿贴"
最有意思的当属桑寄生,这玩意不在地上长,专爱趴在桑树杈上,老中医说它吸了桑树的阳气,对付腰膝酸软最灵验,我试过用桑寄生炒蛋,虽然口感发涩,但连吃一周确实感觉爬楼梯利索了些。
用药门道里的大学问
别看这些都是山野贱价物,配伍起来大有讲究,好比做川菜要放花椒八角,风湿药方也得君臣佐使,有次见诊所老大夫开方,雷公藤配黄芪补气,羌活搭当归活血,最后还要加甘草调和诸药,这才明白为啥中药要七碗水煮成一碗汁。
食补不如"行补"
光吃药可不够,老辈人讲究"动则生阳",见过公园里杵拐杖的大爷吗?人家天不亮就捶腿捏腰,风雨无阻地甩手踱步,倒是那些整天窝沙发的,药罐子摆得再勤快,遇上梅雨季照样疼得直抽凉气。
写到这里忽然想起奶奶的话:"风湿不是病,是身子骨在报警",那些藏在瓦罐里的草药,与其说是治病,不如说是给生活方式敲警钟,毕竟再好的药材,也经不住三伏天贪凉吹整宿空调,入秋了还露着脚踝到处晃荡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