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人越来越注重养生,但面对五花八门的保健品,很多人反而不知道该选啥,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把养生秘诀藏在中药里了,今天就给大家聊聊那些既能当茶喝又能助长寿的中药宝贝,不过先说清楚,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大家可别盲目跟风,看完文章记得找老中医摸摸脉再对症下药!
枸杞子:明目抗疲劳的"红宝石" 要说最亲民的养生中药,枸杞绝对排第一,别小看这红彤彤的小果子,《本草纲目》里可是记载它"久服坚筋骨,轻身不老",现在办公室一族整天盯着电脑,眼睛酸涩得很,抓一把枸杞泡水,看着它在杯子里沉沉浮浮,喝上半个月,你会发现看手机久了也没那么胀疼了。
老张头就是个活例子,六十岁的人每天枸杞红枣茶当水喝,现在爬楼梯比小伙子还利索,不过要提醒一句,枸杞温热身体,上火的朋友可以搭配菊花,既清肝又明目,记住每天别超过20克,不然容易拉肚子。
黄芪:补气"黄金甲" 脸色发黄、动不动就累?这可能是气虚在作怪,黄芪被称为"补气圣品",特别适合现在久坐不动的上班族,拿几片黄芪煮水,加点红糖,喝出甜丝丝的元气,我邻居王姐以前总抱怨浑身没劲,坚持喝了两个月黄芪水,现在天天在广场舞队伍里领操。
但要注意,黄芪性温,高血压患者要慎用,最好早上喝,晚上喝容易兴奋睡不着,要是能配上当归,气血双补效果更佳,这就是有名的"当归补血汤"的底子。
桑葚:黑发明目的"民间圣果" 都说"四月桑葚赛人参",这种紫黑色的浆果可是皇帝的御用补品,现在正是季节,超市里论斤卖,十块钱能买一大包,桑葚富含花青素,抗氧化能力比蓝莓还强,每天吃一把,头发乌黑眼睛亮,我同事小李坚持吃了三个月,原本白花花的少年头现在居然冒出不少黑发。
不过鲜桑葚不好保存,可以晒干后泡酒,注意要买厚纸袋装的,布兜的容易沾灰,另外桑葚性寒,脾胃虚寒的人要少吃,可以煮粥时放一把,既温补又不伤胃。
茯苓:祛湿安神的"白宫秘书" 湿气重的人舌苔厚腻,肚子胀得像皮球,这时候就得请出茯苓这味"健脾祛湿高手",药店买的茯苓块很便宜,打成粉每天冲水喝,利水渗湿效果杠杠的,我表姑常年水肿,喝了两个月茯苓粥,裤子都松了两扣。
晚上睡不踏实的人,可以用茯苓粉拌蜂蜜做面膜,安神又美白,不过茯苓利尿,晚上别喝太多,不然半夜总跑厕所,搭配薏仁熬汤,祛湿效果翻倍,但孕妇要避开薏仁,单用茯苓就行。
山楂:消食降脂的"红果传奇" 大鱼大肉吃多了,肠胃胀得难受?这时候就得搬出山楂这位"消化司令",别看它个头小,消食化积的本事比健胃消食片还厉害,饭后嚼几片山楂干,酸酸甜甜助消化,还能降血脂,我们单位老刘三高缠身,每天用山楂荷叶煮水,三个月瘦了十五斤。
不过胃酸多的朋友要少吃,空腹更不能碰,可以把山楂炒成炭,既收敛又不刺激,要是能配上决明子,清肝明目降血压,中老年朋友最适合。
这些中药都是药食同源的好物,菜市场、药店到处都能买到,但再好的东西也要会吃,比如人参虽补,但普通人吃了可能流鼻血,建议大家先从小剂量开始,观察身体反应,最重要的是保持好心情,规律作息,中药只是辅助,真正的长寿秘诀还是得"三分治七分养"。
最后说句实在话,这些养生中药都不贵,但要坚持吃才有效果,别指望喝两天就能返老还童,养生本来就是细水长流的事,要是能把这几样轮流着吃,配合适当运动,说不定你也能成为小区里的"不老传说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