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朋友说喝中药时看到"牡蛎"这味药,还纳闷这不就是海鲜市场卖的生蚝吗?难不成中医拿它当药材直接煮汤?其实中药里的牡蛎学问大着呢!今天咱们就掰扯清楚这个"海中仙药"到底怎么用。
【海里的石头也能入药】 老辈人常说"靠山吃山,靠海吃药",牡蛎壳在中药房里可是正儿八经的药材,不过可别拿它当海鲜吃,入药的是煅烧过的牡蛎壳,中医叫它"牡蛎",别名还有左壳、蚝壳,这黑不溜秋的硬壳经过砂子拌炒后,会变得松脆易碎,中医管这叫"煅牡蛎"。
【阴阳双补的妙用】 别看就是块海螺壳,人家可是能同时调理肝脾肾三脏的多面手,老中医常说它"咸能软坚,涩可固脱",就像个万能胶水,专治各种"漏"症,比如半夜盗汗像水洗一样,几剂牡蛎黄芪汤就能把虚汗止住;再比如尿频像关不上的水龙头,配上桑螵蛸就能固住肾气。
【厨房里的中药搭档】 现在药店里买的煅牡蛎都是打成粗粉的,其实古代医书记载要用"左壳",有经验的老师傅会挑左边的壳入药,据说药效更好,不过咱们在家炖汤时倒是不用分那么细,抓一把煅牡蛎和鲫鱼同煮,对哺乳期妈妈催乳特别管用,这道药膳在广东潮汕地区流传了上百年。
【现代研究的意外发现】 前些年有科研机构做了实验,发现牡蛎壳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,特别是钙含量比牛奶高出十几倍,更神奇的是它含有的牛磺酸,既能降血压又能护肝,现在有些保健品厂专门收购牡蛎壳提炼成分,不过正经中药房还是坚持用传统煅烧法炮制。
【这些禁忌要注意】 虽说是好东西,但也不是人人适合,脾胃虚寒的人吃了可能会拉肚子,这时候要加点生姜调和,最忌讳和辛辣调料同煮,特别是麻辣火锅里放牡蛎壳,那简直就是暴殄天物,孕妇想吃的话一定要咨询大夫,毕竟贝壳类药材都有活血化瘀的成分。
【辨别真假有窍门】 市场上有些不良商家会用其他贝类外壳冒充牡蛎,记住正宗煅牡蛎表面应该有蜂窝状小孔,颜色呈灰白色,闻起来有股淡淡的海腥味,如果拿到手里沉甸甸的,八成掺了石膏粉,这种千万要扔掉。
现在知道中药牡蛎不是拿来啃的吧?下次抓药看到处方上有这味,可别以为是医生开错了,这不起眼的贝壳可是凝聚了千年智慧,从《神农本草经》到现代药典都有它的大名,不过再好的药材也要对症,建议还是找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,别自己瞎琢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