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清明前后,山里头的野葛藤又开始疯长了。"每次回皖南老家,总能在后山石缝间看见那些紫红色花朵缠绕的藤蔓,村里老人总爱指着它们说:"这看着不起眼的野藤子,可是救过无数人的命呢。"
要说这葛根的故事,得从五千年前的神农氏说起,相传炎帝尝百草时,某日误食毒草腹痛难忍,踉跄间抓住山藤啃食几口,竟奇迹般地止住了疼痛,这种能解毒的藤本植物,后来被记入《神农本草经》,成了中药家族里响当当的"解毒大将军"。
在江南民间,葛根的名头可不止写在古书上,小时候见村里猎户进山前,总要揣着晒干的葛根片,有次张叔被毒蛇咬了小腿,肿得发亮,还是用捣碎的鲜葛根敷了三天,才把黑血拔出来。"这野葛藤啊,就是山民的救命稻草。"张叔总念叨这句话。
不过真正让葛根名声大噪的,还是那场改变中医命运的抗疫,2003年非典期间,老中医们翻出古籍里的"葛根汤"配方,这个用了两千年的解表方子,意外成了当时紧缺的预防药,记得县城中药房的葛根被抢购一空,连带着山里挖葛根的药农都忙得脚不沾地。
要说这葛根的本事,全在它"升清阳、解肌透疹"的神奇功效,邻村王大夫就靠三味药——葛根、白芷、石膏,治好了镇上小学几十个出水痘的孩子,那些红疹子就像遇到克星,喝下药汤三天准退,现在年轻人熬夜长的痘痘,其实也是古人说的"热毒",用葛根煮水当凉茶喝,比消炎药还管用。
最有意思的是葛根的"双面性格",在岭南地区,它又是解酒神器,上次去广州出差,当地客户酒局必备葛花茶,这白色小花晒干后泡水,喝下去像给五脏六腑做了SPA,第二天起来脑袋清醒得很,原来《本草纲目》早写着:"葛花解酒毒,做丸服之"。
这两年葛根突然成了网红养生品,超市里摆着各种葛根粉、葛根面,可真正的行家都知道,野生葛根切片晒干才是精华,我们村现在还保留着霜降后挖葛的传统,那时候淀粉足,切成麻将牌厚的片子,贴在竹匾上晾成卷曲的"葛片",泡茶炖汤都有股淡淡的人参香。
最近研究发现,葛根里藏着个宝贝叫"大豆苷",专门对付现代人的富贵病,隔壁陈婶天天用葛根煮粥,说是能降血压,她那油光发亮的额头,倒是真见不着老年斑了,不过中医讲究配伍,单吃容易上火,配上点菊花枸杞,才是地道吃法。
现在城里人流行"轻养生",但真正懂行的还是少数,上个月表妹痛经,非要买什么进口止痛药,我给她寄了包土法炮制的葛根红糖块,交代月经前用陈皮煮水冲服,没想到视频那头惊呼:"这比布洛芬还灵!"千金方》里早写着:"葛根捣汁饮之,主月事不下"。
站在老家后山的葛藤丛前,看着这些被野猪啃得乱七八糟的藤蔓,突然觉得这倔强生长的野草,就像中国老百姓的性格——不争不抢,关键时刻却能扛起重担,那些写在古书里的偏方,那些口口相传的土法子,都是祖辈们用血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