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阵子闺蜜半夜给我打电话,说肚子疼得直打滚,我赶紧翻出家里常备的中药包,抓了几块黄褐色的药材煮水给她喝,没想到半小时后她就能坐起来吃馄饨了,这可不是我瞎猫撞上死耗子,而是老辈人传下来的真本事,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这些藏在药柜里的"止痛高手",说不定哪天能救急!
被误会的"木头疙瘩"其实是止痛法宝 很多人以为中药都是苦汤药,其实有些治腹痛的药材看起来像硬邦邦的树根,比如邻居王阿姨总说的"救命木香",长得跟枯树枝似的,闻着却有股说不出的清香,上个月她家小子吃坏肚子疼得哇哇叫,王阿姨掰了两小块泡红糖水,没多会儿孩子就安稳睡着了,这种药材特别有意思,必须是晒足年份的老木香才有药效,新采的反而像嚼木头渣子。
厨房里藏着天然止痛药 别小看灶台上那些瓶瓶罐罐,生姜就是家家户户都有的"暖肚神器",记得去年春节聚餐,表弟贪嘴吃了半盆虾饺,晚上捂着肚子直呻吟,舅妈不慌不忙切了三片老姜,裹着红糖用纱布包好,隔水蒸了十分钟,那股辛辣混着甜香钻进鼻孔,表弟敷了半小时就说肚子里像有个小火炉在暖暖地烤,不过要选那种表皮发皱的老姜,嫩姜就像温吞水,止疼效果差远了。
药店角落里的"黑金砖"藏着大玄机 每次路过中药店,总看见柜台角落摆着些黑乎乎像茶砖的东西,这就是有名的"建神曲",上次同事出差水土不服,腹胀如鼓,我让他含了小块建神曲,不到俩小时就跑厕所排气了,这玩意儿看着丑,却是百味中药发酵而成的精华,对食积腹痛特别管用,不过第一次吃要做好心理准备,味道像陈年老醋混着酱豆腐,建议捏着鼻子快速咽下。
花花草草也能搞定绞痛 公司前台小妹经常痛经,抽屉里总备着玫瑰花膏,有次看她疼得脸色发白,冲了杯玫瑰膏加醪糟,没多会儿额头就不冒冷汗了,这方法特别适合女孩子受寒引起的小腹坠痛,不过要选重瓣红玫瑰,还得是清晨现摘的,烘干后加蜂蜜熬膏才行,市面上那些染色花瓣压的粉,喝着只有香精味可不管用。
祖传秘方里的黄金搭档 我奶奶留下个手抄本,记着个"三宝止痛方":艾叶+吴茱萸+粗盐,去年我爸工地干活受凉,整个肚子抽着疼,我按比例配好这三样,用棉布包成鸡蛋大小的药包,微波炉加热两分钟,刚放肚皮上时烫得直缩脖子,可五分钟后就感觉寒气顺着毛孔往外冒,连续敷三天,连带着多年的老胃寒都好多了,不过这配方得现配现用,潮了就没药效了。
当心!这些假中药专坑外行人 市场上打着"特效止疼"旗号的中药制剂可不少,但很多是掺了西药的"混血儿",就像街边卖的所谓"肚痛贴",看着是褐色药膏,实际加了非甾体抗炎药,我邻居张叔不懂,长期贴这种膏药,结果查出胃黏膜损伤,认准正规药房买的原药材最保险,那些包装花哨、号称"一秒见效"的千万躲远点。
中药止疼的独门绝技 西医止疼药像关闸门,直接切断疼痛信号;中药更像是疏通河道,把造成疼痛的淤堵化开,就拿最常见的受寒腹痛来说,生姜驱寒,木香通气,艾叶暖宫,三路兵马各司其职,去年我妈术后肠粘连,医院开的止疼药越吃胃越难受,后来找中医开了黄芪建中汤,把党参、白芍这些药材熬成糊糊,早晚喝一勺,慢慢把气血养回来。
现代人该怎么用好中药急救箱 建议每家都备个玻璃罐,装上这几样:三年陈艾条、云南小黄姜、福建建神曲,遇上突发腹痛别慌张,先喝口温水缓一缓,要是着凉引起的,姜片擦锅底炒焦,倒热水焖出香气熏肚子;吃撑了就用建神曲泡水,加点山楂片助消化;女性经期疼痛,艾叶煮鸡蛋是最温柔的疗愈,记住这些药材都要放在阴凉干燥处,受潮发霉的千万别吃。
最后唠叨一句,这些民间偏方适合应急用,要是频繁腹痛还是得去医院瞅瞅,毕竟肚子疼起来要人命,该做胃镜做胃镜,该查B超查B超,咱们备着这些中药块,就像家里存着灭火器——平时注意防火最好,真着火了也能马上扑灭苗头不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