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病到底是咋回事?
化脓性汗腺炎一听名字就让人头皮发麻,简单来说就是大汗腺"闹脾气"了,这些藏在皮肤深处的汗腺突然发疯似的发炎,红肿、疼痛、流脓,甚至像地下隧道一样在皮肤下窜着长,最要命的是这病像个牛皮糖,治好了又卷土重来,西医动不动要开刀、用抗生素,搞得人身心俱疲。
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摸透了这种"毒疮"的脾气,中医管这叫"腋窝痈"或"串臀瘘",说白了就是体内湿热毒素太多,加上气滞血瘀,堵在汗腺口发酵成灾,就像下水道淤塞又赶上梅雨天,垃圾堆久了自然腐臭生虫。
为啥西药治不好你心里没数吗?
很多老病号都经历过:医院开的消炎药越吃越虚,激素药膏一抹就好,一停就爆,手术切除看似痛快,但留疤不说,很多人过段时间隔壁又冒出新脓包,这不是医生水平问题,而是这种病的病灶在体质不在皮肤。
举个实在例子:去年接了个出租车司机大哥,腋下溃烂流脓半年多,西装都不敢穿,医院让他切了三次,新肉还没长好边上又鼓包,后来按"托毒排脓+养血活血"的思路,用透脓散加减,配合外用拔毒膏,三个月不仅止住脓水,连多年的狐臭都好了大半。
中医调理万字诀:给身体来场大扫除
内服方剂:对症下药才是王道
急性发作期(红肿痛痒)
这时候就像火山喷发,得先泻火排毒,经典方子"五味消毒饮"打底,金银花、野菊花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天葵子各30克煮水喝,好比派消防队灭身上的火,疼得厉害加乳香、没药,肿得厉害加浙贝母、花粉。
慢性反复期(流脓淌水)
这时候得像疏通下水道,用"仙方活命饮"加减,白芷、防风把淤积的湿气往外提,当归、赤芍活血防止组织坏死,穿山甲、皂角刺当先锋钻开堵塞的汗腺,注意穿山甲现在多用醋山甲代替,效果不打折扣。
体虚反复型(伤口难愈合)
这类人八成是脾虚运化不了水湿,四君子汤(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)基础上加黄芪补气托毒,薏苡仁、泽泻利湿,特别推荐个食疗方:山药排骨汤里加冬瓜皮,每周喝三次,比吃补药强。
外治绝技:让脓头自己投降
别以为只是抹药膏那么简单,这里面学问大了,刚起红肿没破的时候,新鲜马齿苋捣烂敷上去,清凉止痛还吸脓,要是已经破溃流脓,先用生理盐水冲洗,再薄涂"金黄散"(大黄、姜黄、黄柏等份研末),这粉末撒上去就像给伤口穿了层防护甲。
最狠的是"化腐丹",由红升丹、冰片、煅石膏组成,专治那种深部窦道,不过这药刺激性强,必须由医生操作,我自己试过给病人用三黄膏(黄连、黄芩、黄柏)混合蜂蜜调敷,既能抗菌又能促进生肌,效果杠杠的。
忌口清单:这些食物比辣椒还毒
羊肉、海鲜、竹笋这些发物大家都知道,但有些暗箭最难防,比如牛奶酸奶看似营养,实则生湿;芒果榴莲看着补,实为热性炸弹,有个姑娘爱吃阿胶糕,结果补得满脸爆痘,汗腺炎跟着加重,建议多吃绿豆百合粥、苦瓜炒蛋,喝点决明子茶,给身体来个大扫除。
日常养护做好这三招,从此告别"人体喷泉"
-
穿衣要透气:纯棉衣物必须烙铁熨烫杀螨虫,内衣每天换开水烫,出汗多的人随身带薄荷纸巾,及时擦干不给细菌机会。
-
穴位按摩:每天揉按曲池穴(肘横纹外侧端)、血海穴(膝盖上方内侧),每个穴位顺时针按5分钟,相当于给淋巴系统做体操。
-
情绪管理:这病专找着急上火的人,建议晨练八段锦,重点练"摇头摆尾去心火"那节,晚上用艾叶泡脚,加点醋引火下行。
划重点!这样做少遭十年罪
化脓性汗腺炎不是绝症,但确实需要耐心,中药调理就像炖老火靓汤,急不得,一般坚持三个月,多数人能从每月发作降到一年一次,关键是要学会跟身体对话,别总想着速战速决,你吃的每味药都在改变体质,而不是单纯消炎,那些说中药慢的,多半是没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