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仲,藏在树皮里的养生密码

一归堂 2025-04-29 科普健康 1605 0
A⁺AA⁻

前年去终南山采风,遇见位老药农蹲在院子里晒药材,竹匾里晒着些卷曲的树皮,表面布满银白色裂纹,在阳光下泛着丝绸光泽。"这是啥宝贝?"我随口问了一句,老头儿眼皮都不抬:"杜仲,补腰骨的,城里人天天坐办公室,哪天腰酸了记得它。"

这段偶遇让我对杜仲上了心,这味被《神农本草经》列为上品的中药材,在国人养生智慧里默默传承了两千多年,最近研究古籍发现,宋代官修医书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里记载的青娥丸,主药就是杜仲配伍补骨脂,专治肾虚腰痛,这配方现在药店还能买到。

要说杜仲的特别,先看它的生长方式,去过秦岭深处的人都知道,这种落叶乔木总爱长在岩石缝里,根扎进石隙能深达十几米,每年春夏之交,剥开它暗灰色的树皮,内层露出的胶状物晾晒后就成了药材,老中医常说"杜仲不断丝",指的是质量好的杜仲皮折断时能看到细密的银白色胶丝,就像拉开的藕断丝连,这可是鉴别真伪的关键。

现代人对杜仲的宠爱,多半源于它温和的滋补特性,隔壁王老师五十出头就腰椎间盘突出,每天用杜仲叶泡茶喝,配合简单拉伸运动,半年下来居然能打半小时太极不喊疼,中医讲"腰为肾之府",杜仲入肝经、肾经,特别适合长期久坐的白领、产后妈妈和中老年人,有次看央视健康节目,国医大师朱良春提到个偏方:杜仲30克加猪腰子炖汤,每周两次,对慢性腰痛有奇效。

不过这味药也有讲究,新鲜杜仲含有少量杜仲胶,直接泡水喝会发涩,传统做法是用盐水炒制,去年在同仁堂抓药时,老药师教我个小窍门:把杜仲剪成细丝,用黄酒喷湿后文火微炒,既能激发药性,又能去除生涩味,现在有些保健品厂把杜仲叶做成袋泡茶,倒是方便了年轻人养生,但效果总归比传统饮片弱些。

最有趣的是杜仲的"跨界"用法,陕南山区有种特色菜叫"杜仲雄花蜜",取的是杜仲树开花时蜜蜂采集的花蜜,当地蜂农说这蜜比普通蜂蜜多股草木香,春天喝能缓解花粉过敏,还有人把杜仲叶磨粉掺进面粉里烙饼,据说能增加筋骨力道,不过这味道嘛......试过一次就记住了。

市面上杜仲制品五花八门,选购时要擦亮眼睛,正宗的川杜仲表皮细腻,断面有明显胶丝,闻着带点类似甘草的甜味,某次在药材市场见到染色的劣质品,商家信誓旦旦说是野生杜仲,结果放嘴里一嚼满嘴苦涩,立马现了原形,记住口诀:"银丝不断为上品,断面胶质显真身"。

最近科研发现杜仲含有的绿原酸、桃叶珊瑚苷成分,确实有抗炎镇痛作用,但老祖宗的智慧更实在——这味药贵在坚持,见过有人喝两周杜仲茶就嫌没效果,却不知古人调理腰痛都是按季节来的,就像熬中药讲究"三碗水煎成一碗",养生也得给身体留足反应时间。

下次去中药铺,不妨抓把杜仲丝带回家,不必追求名贵品种,普通饮片就能煲出琥珀色的养生茶,看着杯中舒展的树皮,恍惚间又见终南山下那位晒药的老人,他簸箕里晃动的哪里只是药材,分明是中国人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