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城县中药材,藏在冀东南的黄金种子

一归堂 2025-04-29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最近跑遍了衡水周边十几个县,发现故城县的中药材产业就像颗蒙尘的珍珠,这个不靠山不临水的地方,硬是靠着黄河故道的沙壤土,在中药材种植上闯出了条血路。

【黄河故道长出"金疙瘩"】 要说故城种药的历史,得从三十年前说起,老药农张大爷还记得,90年代村里试种金银花,谁都不敢多种,结果第二年药贩子开着三轮车挨家收。"那时候一斤才3毛钱,现在好的能到20块!"他蹲在自家晾晒场,手指捻着干花苞,阳光下金银花泛着琥珀光。

故城地处黄河冲积平原,沙质土壤透气性好,地下水含矿物质多,种出来的中药材药效足,县农业局老技术员给我看档案: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从2015年的8000亩飙到今年的3.8万亩,其中金银花、枸杞、丹参占了大头,特别是郑口镇的金银花,绿原酸含量比山东货还高0.5个百分点。

【田间地头的"科技革命"】 在盐山县交界处的药材基地,无人机正在给板蓝根播种,负责人小王是农大毕业生,他指着田边的气象站说:"湿度低了自动喷灌,虫害预警直接连着手机。"这种智慧农业让故城药材亩产提高三成,农药残留却降了六成。

最让我意外的是西半屯的"阴阳棚",双层遮阳网下,杭白菊正开得热闹,技术员老李揭开门道:"夏天降温,冬天保温,一年能收两茬。"他们还给菊花听古典乐,说是能提高开花率,这招还是农科院教的呢。

【产业链上的"七十二变"】 别以为故城只卖原药材,青罕镇的中药饮片厂,全自动流水线每小时能处理200公斤黄芪,厂长带我看检测室:"重金属超标?立马追溯到具体地块。"他们给同仁堂供货的党参片,薄如纸片还带云纹,一片能卖到8毛钱。

更绝的是营东新区的电商园,90后小夫妻直播卖"中药周边":金银花茶包配琉璃杯,艾草香囊搭流苏挂饰,一场下来能走两千单,他们刚开发的"故城十二时辰"养生礼盒,把不同时辰该喝的茶饮做成盲盒,春节前被抢订一空。

【藏在乡野的"致富经"】 房庄镇的"药材银行"让我眼前一亮,村民把收获的中药材存进合作社冷库,价格不合适就不卖,去年囤的300吨决明子,今年初每吨多赚2000块,65岁的刘婶算账:"一亩半夏顶三亩小麦,还不耽误照顾孙子。"

不过问题也有,河西街的收购点老板抱怨:"外地药贩压价太狠,去年的黄芩被陕西客商砍掉两块。"县里现在建了溯源系统,给每捆药材贴二维码,扫码就能看种植全过程,药监局的小赵说:"要让'故城造'变成放心标签。"

夕阳下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依然热闹,满载药箱的三轮车穿梭在摊位间,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"黄金种子",正在故城这片古老又年轻的土地上,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