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中医推荐的治疗结肠炎中药方剂 这些古方帮你调理肠道

一归堂 2025-04-29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说起结肠炎,真是个让人头疼的毛病,整天肚子咕噜响,跑厕所比吃饭还勤快,稍微吃错点东西就腹痛难忍,这些年看了不少西医,抗生素吃了一大堆,效果却总是反反复复,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剂里,藏着不少调理肠道的妙招,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几个经过验证的经典药方,都是实打实能缓解症状的。

先搞懂你的结肠炎属于哪种类型 在说药方之前,咱们得先分清楚自己的体质,结肠炎在中医里主要分三种:脾虚型、湿热型、寒热错杂型,脾虚的人通常大便不成形,吃点凉的就拉肚子;湿热型的会有黏液便,肛门灼热;寒热错杂的最难受,肚子绞着疼,忽冷忽热,搞清楚自己属于哪种类型,才能对症下药。

脾虚型结肠炎的首选方:参苓白术散 这个方子堪称健脾养胃的经典,我朋友王姐就是典型例子,她常年腹泻,脸色蜡黄,喝凉水都拉肚子,老中医给她开的就是这个方子:党参15克、茯苓12克、炒白术10克、山药30克、白扁豆15克、薏苡仁15克、砂仁6克(后下)、桔梗6克、莲子肉10克、甘草3克,每天早晚煎服,连喝两周,她的大便就开始成型了。

这里有个关键点,白扁豆一定要炒过再用,生扁豆反而伤胃,砂仁要后下,也就是快煮好前5分钟再放,这样才能保住药效,这个方子最适合那些早上四五点必被尿憋醒,舌苔白腻的朋友。

湿热型结肠炎的克星:葛根芩连汤加减 去年公司小李急性肠炎发作,一天拉了七八次,肛门火辣辣地疼,我赶紧带他抓药:葛根20克、黄芩9克、黄连6克、炙甘草6克,再加3克木香行气止痛,当天喝了两次,第二天就见效了,不过这个方子偏寒,脾胃虚寒的人要慎用。

要是伴有里急后重(总想拉却拉不干净),可以加10克秦皮;腹胀明显的加15克大腹皮,记住黄连别放太多,6克足够,放多了苦得喝不下。

寒热错杂型的秘密武器:乌梅丸 这个方子最有意思,专治那些肚子时烫时冰的患者,张叔就是这种情况,白天怕风怕冷,晚上又觉得烧心,老大夫给他开的方子:乌梅15克、细辛3克、干姜6克、黄连6克、当归10克、附子6克(先煎)、蜀椒3克、桂枝6克、人参10克、黄柏10克,这方子看着怪,但效果真绝。

熬药时附子要先煮40分钟,把毒性去掉,喝完可能会打嗝放屁,这是好现象,说明气血通了,一般喝三天就能感觉肚子没那么折腾了。

老便秘患者的救星:桃核承气汤改良版 有些结肠炎患者不是拉肚子,而是便秘和腹泻交替,这时候该用:桃仁10克、大黄6克(后下)、桂枝10克、芒硝3克(冲服)、甘草6克,配上15克火麻仁润肠,这个方子就像肠道清道夫,但千万别长期喝,最多喝一周就要停。

日常调理的小偏方 除了正经药方,平时保养也很重要,脾虚的人可以煮山药小米粥当早餐,湿热重的喝马齿苋绿豆汤,我常备的应急方是:焦山楂10克+炒麦芽10克+红糖,开水冲泡,对付吃完火锅后的拉肚子特别管用。

避坑指南

  1. 别盲目照搬方子,必须先找中医辨证
  2. 喝中药期间少吃海鲜、牛奶、生冷
  3. 急性发作期要忌口,恢复期再慢慢补
  4. 西药和中药最好间隔两小时服用
  5. 连续喝两周没效果就得停药换方

真实病例分享 隔壁陈阿姨慢性结肠炎八年,去年开始喝"痛泻要方":炒白术15克、炒白芍15克、炒陈皮10克、防风6克,现在终于敢吃西瓜了,她说这方子就像给肠道穿了层防护服,不过她刚开始喝时腹泻加重,中医说是排病反应,坚持三天就好了。

最后提醒一句,中药讲究君臣佐使,剂量差一点效果就天差地别,建议大家先去正规中医院把脉,再根据医生建议调整药方,毕竟每个人的体质就像指纹一样独特,适合别人的方子未必适合你,但了解这些经典方剂,至少能在看病时和医生有效沟通,不至于被忽悠买保健品啦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