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我家娃眼白发黄是不是黄疸?""大人黄疸该喝什么中药?"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,其实啊,老祖宗对付黄疸的法子都藏在那些不起眼的野草里,关键得用对方法!
先搞懂啥是黄疸 很多新手爸妈看到宝宝皮肤泛黄就慌了神,其实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挺常见的,但要是半个月还不退,或者成年人突然皮肤发黄、尿色深如浓茶,那就得警惕病理性黄疸了,西医说这是胆红素代谢异常,中医看成"湿热毒邪"在体内作怪,这时候就得请出咱们的退黄大将了。
老中医推荐的退黄明星
-
茵陈——退黄界的扛把子 这玩意儿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,却是治黄疸的首选,记得隔壁王婶家孙子黄疸反复,老中医就开了茵陈煮水洗澡的方子,新鲜茵陈采回来阴干,每天抓一把煮出浓浓褐黄色药汤,趁着温热给宝宝擦身,三天就见好转,不过要注意,茵陈性寒,脾胃虚寒的人要搭着红枣生姜一起用。
-
栀子——清热泻火的急先锋 上次去中药铺抓药,老板特意叮嘱:"栀子下锅要敲碎,不然药效出不来!"这黑褐色的小果子能导湿热从小便出,配上淡豆豉就是有名的栀子豉汤,不过孕妇可得小心,这味药有滑胎风险,千万得遵医嘱。
-
大黄——通便排毒的猛将 别被它丑丑的样子吓到,大黄治黄疸可是有绝招,记得去年表姐产后瘀阻发黄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大黄,这药得掌握好火候,煎太久药效就挥发了,一般沸水煮个5分钟就要关火,不过大黄太猛,拉肚子厉害的要减量。
经典药方这样配 最有名的当属《伤寒论》里的茵陈蒿汤,三味药组成黄金搭档:
- 茵陈30克(鲜品加倍)
- 栀子15克(捣碎)
- 大黄9克(后下) 这方子就像清洁队,茵陈负责扫荡肝胆湿热,栀子带着毒素往膀胱冲,大黄把残渣从肠道清出去,不过现在人体质娇贵,用量得找大夫调,特别是小孩要减半。
这些搭配禁忌要记牢
-
别碰油腻食物 黄疸期间肝胆负担重,大鱼大肉只会雪上加霜,建议多吃冬瓜薏米粥,既能利湿又不伤正气。
-
慎用温补药材 人参、黄芪这些补药这时候千万别碰,好比火上浇油,要补也得等黄疸褪了再说。
-
注意药物相克 吃中药期间别喝牛奶,钙质会和药成分结合,服大黄期间忌红薯,容易引发腹胀。
现代人的黄疸调理法 现在医院都爱照蓝光,其实配合中药效果更好,我朋友家宝宝就是白天照蓝光,晚上用茵陈煮水擦身,三天指标就降下来了,不过要注意,早产儿皮肤嫩,擦浴水温别超过40度。
特殊情况这样应对
-
母乳性黄疸 停母乳三天观察,期间用蒲公英煮水代替,注意不是所有黄疸都要停母乳,得医生确诊才行。
-
肝炎引起的黄疸 这时候光靠茵陈不够,得配上垂盆草、田基黄这些护肝草药,有个患者转氨酶高到200多,老中医给开的复方里就有这几味。
-
胆结石引发的黄疸 这类情况要加金钱草、鸡内金帮助排石,记得配合多喝水,每天至少2000ml,才能冲刷胆道。
最后唠叨一句:中药治病讲究辨证,同样是黄疸,湿热型用苦寒药,寒湿型得用温药,建议大家别自己瞎琢磨,找个靠谱的中医师望闻问切,毕竟药对症才是良方,乱吃药反而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