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疗胀气的中药有哪些?这5种草本帮你轻松排气

一归堂 2025-04-29 科普健康 1606 0
A⁺AA⁻

胀气到底是咋回事?先搞懂再下手

西医说胀气是肠道气体太多,中医却把它分成好几种“体质问题”,有人是吃多了不消化(食积型),有人是受凉后气滞(寒湿型),还有人纯属脾气虚,稍微吃点东西就胀,搞清楚自己属于哪种类型,才能对症下药。

比如你总感觉肚子凉凉的、胀气还伴随咕噜叫,可能是寒湿作怪;要是胀气连着口臭、大便酸臭,大概率是吃撑了没消化,针对不同情况,中药的选择完全不同,这可不是随便抓把山楂泡水就能解决的。


5种专治胀气的中药,你家厨房可能就有

陈皮——老广人喝了几百年的“生气解药”

广东人煲汤十次有八次放陈皮,这东西可不只是为了香味,陈皮性温,归脾肺经,最擅长行气化痰,如果你胀气还伴随着喉咙有痰、舌苔白腻,喝杯陈皮水比啥都管用。

用法:3克陈皮掰碎,开水焖10分钟,怕苦可以加冰糖,但别加牛奶,否则效果打折。
注意:阴虚火旺(舌头红、半夜出汗)的人少喝,容易上火。

山楂——消肉食积滞的“黑科技”

过年吃多了大鱼大肉腹胀如鼓?这时候就得靠山楂了,它能分解蛋白质和脂肪,尤其适合吃完火锅、烧烤后的“撑到嗓子眼”型胀气。

用法:鲜山楂切片煮水,加少量麦芽,喝完半小时就能听到肚子“咕噜”排气,要是嫌酸,直接吃山楂丸也行。
注意:胃酸过多、胃溃疡的人悠着点,别空腹吃。

莱菔子(萝卜籽)——便宜大碗的“通气王”

老一辈总存着晒干的萝卜籽,这东西消食导滞堪称一绝,它和山楂不同,专门对付米面吃多的胀气,比如连吃三碗米饭后的那种“撑裂感”。

用法:炒过的莱菔子10克,沸水冲泡当茶喝,也可以直接嚼生的,有点辣嗓子但效果快。
注意:气虚的人(平时懒言少语、容易累)慎用,可能会更没力气。

砂仁——脾胃虚寒者的“暖胃气囊”

有些人一胀气就手脚冰凉、爱跑厕所,这是典型的脾胃虚寒,砂仁性温,既能驱寒又能促进胃肠蠕动,相当于给胃部盖了层小被子。

用法:砂仁捣碎后炖鸡、炖排骨,顺带补气血,紧急时直接含服2-3颗,慢慢嚼咽。
注意:阴虚有热(舌红口干)的人吃了可能上火,搭配麦冬一起用。

厚朴——顽固胀气的“破拆专家”

如果你胀气反复发作,吃药也没用,可能是气滞时间太久形成了“老顽固”,厚朴能下气除满,对长期久坐、情绪压抑导致的胀痛特别有效。

用法:厚朴一般入药煎服,日常可拿厚朴花泡茶,加点玫瑰花疏肝理气。
注意:孕妇不能用,普通人也别长期喝,容易伤津液。


中药消胀气的隐藏技巧,90%的人不知道

  1. 热敷+药包=双倍快乐
    胀气时用粗盐袋热敷肚脐,同时喝陈皮水,热气能推动药效运行,比单独喝更有效。

  2. 按揉“排气穴”
    喝药的同时按揉足三里(膝盖下四指)、天枢穴(肚脐旁两寸),等于给肠胃做SPA。

  3. 避开“产气大户”
    服药期间少吃红薯、洋葱、豆浆这些容易胀气的食物,否则中药也救不了你。


这些坑千万别踩,小心越治越糟

  • 别盲目混搭药材:有人听说砂仁好就配着山楂喝,结果砂仁温补+山楂消泻,反而容易拉肚子。
  • 别拿中药当饭吃:像莱菔子这种见效快的,连续喝超过一周可能腹泻,中病即止。
  • 别忽略情绪影响:总焦虑烦躁也会加重胀气,喝药时保持心情舒畅更重要。

终极建议:胀气星人的日常保养清单

  1. 饭后散步10分钟:别立刻坐下,给肠胃留点“工作空间”。
  2. 吃饭细嚼慢咽:每口嚼20下,减少吞空气的概率。
  3. 常备消食茶饮:焦山楂+炒麦芽+陈皮,煮一壶能喝三天。
  4. 戒掉碳酸饮料:气泡水看似过瘾,实则会让胀气雪上加霜。

最后唠叨一句:中药调理讲究对症,如果胀气持续两周以上,或者疼得直不起腰,赶紧去医院查胃镜!别自己瞎折腾耽误病情,中药是帮手,但不是万能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