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前两天抓中药时看到处方单上写着'清风?L 15克',药师递给我的却是一包灰褐色的藤片,这名字到底藏着什么玄机?"相信不少朋友都有类似的疑惑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中药名——清风?L到底是何方神圣?
其实这"清风?L"八成是笔误或方言差异,在正规药典里应该叫"青风藤",就像有人管薄荷叫"银丹草",管鱼腥草叫"折耳根"一样,中药材常有多个接地气的别名,不过这个"L"确实有点特别,有可能是某些地区对青风藤品种的细分代号,比如按采收月份标注的"L型"(6月采收),也可能是药房内部编号系统留下的印记。
先带大家认认这味药的真面目,青风藤是防己科植物青藤的干燥藤茎,主产于江苏、浙江、湖北等地,每年夏秋两季采收,趁新鲜切片晒干后,就成了我们见到的灰黄或灰棕色藤片,老药工常说"藤类药材多治风",这话在青风藤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说到它的看家本领,首推祛风除湿,那些被风湿痹痛折磨的朋友最懂这种滋味——阴雨天膝盖发僵、肩颈酸痛得像压了块砖,青风藤就像个经验丰富的疏通工,能顺着经络把淤积的湿气、寒气一点点刨松,特别是对关节肿大、屈伸不利的情况,配上羌活、独活等药材,效果更是翻倍。
除了驱除风湿,它还有活血止痛的绝活,跌打损伤后瘀血青紫时,有经验的中医师会开青风藤配伍红花、桃仁,记得去年邻居王叔打篮球崴脚,肿得像个馒头,用青风藤煮水熏洗三天,淤血就散得七七八八了。
现代人还发现它是个"抗炎高手",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伤胃,配合青风藤既能增强疗效,又能减少西药用量,有研究机构做过实验,青风藤中的青藤碱成分抑制炎症因子的效果,堪比某些化学药物。
不过这味药性格有点"倔",不是所有人都消受得了,体质偏虚、气血不足的人要慎用,就像给快没油的灯猛添酒精,反而容易烧干,孕妇更是绝对禁区,它就像个莽撞的清道夫,容易惊扰胎气,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肠胃不适,空腹喝药汤可能会恶心反胃,最好饭后半小时再服。
市面上偶尔能见到伪品冒充,有些不良商贩用木防己的藤茎以假乱真,正宗青风藤断面有菊花心状纹理,尝起来苦中带涩,伪品则味道寡淡,买药时可以掐一小块放嘴里嚼嚼,真品会有持久的麻舌感。
现在知道为什么老中医开方总爱写"青风藤"而不是"清风?L"了吧?下次在药方上看到类似怪名,不妨多问一句,说不定又是哪个地区的特色叫法,毕竟中药世界博大精深,光是一味祛风湿的藤药,就能衍生出这么多故事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