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闷热潮湿,后台总有人留言说身上起红疹、湿疹反复,抓挠后皮肤又肿又痒,很多朋友都在喝祛湿茶、煮除湿汤,但有人喝完反而拉肚子,有人皮肤越抓越烂,今天咱们就来唠唠,用中药调理瘙痒除湿时,到底哪些雷区千万不能踩?
别让"发物"毁了你的中药方 老中医开完药总会叮嘱一句"忌口发物",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啥是发物,简单来说就是那些会让身体火气变旺、加重炎症的东西,比如海鲜里的带鱼、虾蟹,肉类里的羊肉、狗肉,蔬菜里的韭菜、香菜,去年有个姑娘喝祛湿茶治荨麻疹,结果每天配着烤串吃,皮疹反而从胳膊蔓延到脖子,这就是典型踩雷。
寒凉食物是隐形杀手 很多人以为除湿就要多喝冷饮降温,大错特错!像冰镇西瓜、凉拌菜、生鱼片这些寒凉食物,会损伤脾胃阳气,脾主运化水湿,脾胃一虚就像水泵失灵,湿气排不出去全堵在皮肤里,特别是喝中药期间,连绿豆汤都要少喝,这玩意儿虽然清热,但性寒容易伤胃气。
黏腻食物让药效打折扣 山药、糯米这些健脾祛湿的好东西,煮熟后变得黏糊糊的,吃多了反而妨碍消化,有个退休老师天天喝薏米红豆粥,结果胀气难受,其实就是过量食用惹的祸,这类食物每天一小碗就够了,配上陈皮山楂才能消食导滞。
茶水送药等于白喝 不少人图省事用浓茶送中药,这简直是浪费药材,茶叶里的鞣酸会和中药成分结合,形成难吸收的沉淀物,去年诊所有个大叔拿普洱茶吞药丸,结果三天都没见效,换成温水送服当天就感觉轻松了,实在想喝茶,最好和服药时间隔开两小时。
盲目进补适得其反 有些人觉得湿疹是体质弱,拼命吃人参、阿胶补气血,殊不知湿热体质的人吃这些滋补品,就像给火堆浇油,前阵子遇到个健身教练,浑身长满红色丘疹,一问才知道他边喝祛湿茶边吃鹿茸胶囊,这不折腾吗?
说个真实案例:邻居王姐每到梅雨季节就浑身起风团,去年她严格按照医嘱,停掉所有寒凉水果,连最爱的榴莲都不碰,配合艾叶泡脚,两周就见效,今年她自己调整药方时偷吃了半只螃蟹,当晚痒得整宿没睡。
最后提醒大家,中药调理讲究"三分治七分养",吃药期间要像照顾婴儿一样仔细,洗澡水别太烫,贴身衣物选棉质,被褥常晒晒太阳,如果喝了一周中药还没改善,千万别硬扛,赶紧找大夫调方子,毕竟每个人的体质就像独特的指纹,别人有效的方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