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就没断过,前天隔壁王姐边咳边吐槽:"西药吃了一周还是半夜咳醒,嗓子都快咳破了!"这场景是不是特别熟悉?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里,藏着不少对付咳嗽的真功夫,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中医怎么辩证施治,不过先说清楚,看病还得找专业大夫,这些方子权当科普参考哈~
【搞清寒热再下药,别把生姜红糖水当万能药】 很多人一咳嗽就煮生姜红糖水,结果越喝越糟,中医看咳嗽得像侦探一样找线索:痰是稀白的还是黄黏的?怕冷还是怕热?舌头发白还是发红?
举个真实例子:我表弟去年深秋淋雨后狂咳,咳得眼泪汪汪还带清水鼻涕,老中医给开了个小青龙汤加减方,三副药下去立马见效,关键就在于他属于典型的风寒袭肺,用麻黄、桂枝发汗解表,细辛、干姜温肺化饮,这才是对证下药。
要是你咳黄痰、喉咙痛、舌苔发黄,这就属于风热咳嗽,得用桑菊饮这类清凉方子,记得风寒风热搞反了,就像给发烧人浇冷水,适得其反。
【厨房里就能找到的止咳神器】 别以为中药都得上药房抓,厨房里几样东西配得好也能应急,前阵子闺蜜家娃半夜咳醒,我让她煮了碗雪梨百合枸杞汤,雪梨削皮切块,百合抓一把,再加几颗枸杞,炖半小时关火,这法子特别适合秋燥引起的干咳,梨子润肺,百合安神,连着喝两天能缓解不少。
还有个懒人必备方:蜂蜜腌金桔,洗干净金桔划两刀,泡在蜂蜜里密封三天,每天取两片泡水,酸甜可口还化痰,办公室久坐的姐妹们都说比含片管用。
【顽固咳嗽试试这个千年古方】 要说最经典的止咳方,北宋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里的参苏饮必须拥有姓名,上次我妈换季咳嗽半个月不好,老中医开的方子就是这个打底的:党参补气,苏叶散寒,陈皮理气,再加上葛根升阳,专门对付体虚受寒引起的反复咳嗽。
具体操作也简单:苏叶3克、陈皮6克、党参片10克,开水焖泡当茶喝,注意苏叶不能久煮,否则挥发油失效,泡出颜色就行,这茶喝起来带着淡淡的草木香,比苦药汤顺口多了。
【咳嗽背后的隐藏警报】 千万别把咳嗽不当回事,上周邻居刘叔咳了两周没在意,结果查出肺炎,中医说"五脏六腑皆令人咳",长期咳嗽可能是身体在报警,像凌晨3-5点咳醒,可能跟肺经排毒有关;饭后咳嗽加重,可能是胃食管反流;闻到刺激性气味就咳,得警惕变异性哮喘。
遇到这些情况别硬扛:咳血、呼吸困难、持续低烧、体重骤降,这时候必须去医院,去年诊所就碰到个阿姨,总当普通咳嗽治,后来CT查出肺部结节,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。
【预防咳嗽的三个生活秘诀】
-
晨起一杯温水救喉咙 北方供暖季特别明显,早上起来喉咙干痒想咳嗽?空腹喝200ml温水,水温要接近体温那种,慢慢滋润呼吸道,比凉水刺激强百倍。
-
围巾戴法有讲究 冬天出门围巾别只图好看,要把下巴和胸口护严实,中医说"避风如避箭",特别是骑电动车的朋友,寒风直接灌进领口,等于给寒邪开绿色通道。
-
泡脚加点艾叶末 每晚热水泡脚时撒两把艾叶粉,脚底涌泉穴是肾经起点,温热刺激能引火归元,很多反复咳嗽其实是虚火上浮,这招对阴虚火旺的慢性咽炎特别管用。
最后唠叨一句:中药讲究一人一方,文中提到的方剂只是常见证型的参考,就像同样感冒,有人需要发汗,有人需要清热,千万不敢照搬方子自己乱试,如果咳嗽超过两周不见好,该做的检查一定别省,毕竟健康才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