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感觉浑身没力气,脸色发黄,老中医号脉后说我气血两虚,给开了副中药,拿着包药材回家我犯难了——这补气养血的中药到底该怎么熬啊?网上说法五花八门,有的说要泡一整天,有的让大火猛煮,折腾几次不是熬糊了就是药效不对,今天我就把自己摸索出来的正确熬药方法分享给大家,保证药效不流失!
药材挑选有门道 别以为抓完药就完事了,回家先要做"质检",优质黄芪表面有纵皱纹像褶皱的布,掰开断面是淡黄色带金圈;当归头身尾要齐全,闻着有浓郁的甘甜味;党参要选皮薄发亮的,摸起来柔软不干硬,特别要注意西洋参片,好的切片半透明带暗纹,要是颜色发白像纸片千万别要。
泡药不是越久越好 很多人觉得药材要泡够24小时,其实大错特错!我刚开始也学着泡过夜,结果第二天发现水都发黏了,正确做法是:夏季用常温水,冬季用温水,水量刚好没过药材2厘米,泡20-30分钟就行,像阿胶、鹿角胶这类胶类药材要单独泡,放在最后融进去。
煎药器具藏玄机 家里不锈钢锅?扔回去!我专门买了个粗陶药罐,这种带盖的深腹锅最能留住药气,实在没有的话,砂锅、搪瓷锅也能凑合,千万别用铁锅铜锅,上次我用老妈的铁锅煎药,喝完舌头都黑了!
火候把控有诀窍 第一遍煎药最关键:药材泡好后沥干水分,先开大火把水烧滚,看到表面浮起细密小泡就转小火,这时候要像看小孩一样守着,时不时揭盖搅动,一般补气药煎30分钟,养血药多煎10分钟,第二遍加水没过药材即可,大火煮沸后小火20分钟,两次药汁混合时,你会发现表面浮着层油亮亮的药油,这可是精华!
特殊药材要"开小灶" 有些药材不能和其他药同煎,比如人参、西洋参要在其他药快煎好前15分钟下锅,不然有效成分全跑光了,熟地黄这种黏腻的药材,我会先用黄酒拌一拌再下锅,最麻烦的是附子,必须先煎1小时去掉毒性,我都是单独煮好再兑到其他药里。
服用时机有讲究 别以为饭前喝最好吸收,我这胃折腾坏了才懂要饭后半小时温服,春天阳气升发,建议早上9点喝;秋冬寒气重,下午3点喝最合适,药渣别浪费,加点红糖煮水泡脚,连泡三天,手脚冰凉的情况明显好转。
保存不当全白搭 熬好的药汤别放冰箱!我试过冷藏后药汤变浑浊,现在都是装进保温壶,白天喝不完的晚上加热,要是代煎的真空包装药,记得放进冷冻层,喝之前隔水烫热,直接微波炉加热会破坏成分。
搭配食疗效果翻倍 单靠吃药总感觉差点意思,我现在学会做药膳粥,当归补血汤配粳米,黄芪炖鸡加红枣,还会用桂圆枸杞泡茶当水喝,上周试着用阿胶块做固元膏,每天含两片,嘴唇再也不起皮了。
禁忌事项要牢记 喝补气血中药期间,绿豆、萝卜这些通气的食物千万不能碰,我闺蜜不知道吃了麻辣火锅,结果当晚失眠心慌,咖啡、浓茶也要暂停,茶叶里的鞣酸会让药效减半,女性经期量多大时要停服,否则会雪上加霜。
见效征兆别慌张 刚开始喝可能会拉肚子,这是排湿气的正常反应,第三天开始感觉嗓子冒火,说明气血开始推动,这时要多吃莲藕银耳,我最明显的变化是爬楼梯不喘了,指甲上的半月痕慢慢长出来,以前常年冰凉的脚底板有了温度。
熬中药就像照顾小孩子,每个环节都要用心,现在我的药罐旁放着定时器,手机备忘录记着各种药材特性,就连喝水都用带刻度的养生杯,建议大家第一次煎药时录个小视频,对照着找问题,好气血是靠三分药七分养,配合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