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闷热潮湿,很多小伙伴都说感觉身体黏糊糊的,脸上冒油长痘,肚子胀胀的没胃口,上厕所还黏马桶……其实这些都是湿热缠身的表现!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五位老中医压箱底的祛湿热方子,都是经过千百年验证的经典配方,看完记得转发给需要的朋友~
你中了几个湿热信号?
先教大家自查湿热体质: ① 早上起来嘴巴发苦,舌苔黄腻像抹了层油 ② 脸上反复冒红肿痘痘,后背油腻长痤疮 ③ 大便不成形还粘马桶,小便黄得像浓茶 ④ 肚子胀气打嗝,闻到油烟味就反胃 ⑤ 莫名感觉浑身沉重,关节像灌了铅
中医说"千寒易除,一湿难去",特别是现在人冷饮奶茶不断、熬夜加班久坐,湿热就像块狗皮膏药甩都甩不掉,不过别慌,咱们祖宗早就准备好对策了!
祛湿热到底要治哪里?
老中医常说:"湿热像沼泽,光排水不够,还得晒干泥",想要根除得从三方面下手:
- 清热:干掉体内的火苗(黄连、黄芩)
- 利湿:疏通水道排出湿气(茯苓、薏米)
- 健脾:增强运化能力断湿源(白术、山药)
这就像打扫房间,既要拖地(利湿),也要开窗通风(清热),最后还得整理衣柜(健脾),三管齐下才不复发!
五大经典方剂详解
【三仁汤】——湿重于热的救星
配方:杏仁15g+白蔻仁6g+生薏苡仁30g+滑石18g+通草6g+竹叶6g+厚朴6g+半夏10g
特别适合:头重脚轻像裹着湿毛巾、胸闷恶心、舌苔白腻的人群,比如南方梅雨季的"湿气病",喝这个就像给身体开了除湿机。
注意:便溏的人把生薏米炒黄再用,孕妇去掉滑石。
【茵陈蒿汤】——肝胆湿热克星
配方:茵陈18g+栀子12g+大黄6g
看名字就知道专治"黄"症:脸黄、尿黄、眼睛黄,经常吃烧烤啤酒、熬夜追剧的夜猫子最需要,大黄猛药不宜久服,便畅即停。
小技巧:煮时先放茵陈小火煎15分钟,再下其他药材,一天分两次喝。
【八正散】——泌尿系统清洁工
配方:车前子9g+瞿麦6g+萹蓄6g+滑石15g+山栀子6g+甘草3g+木通6g+大黄6g
突然小便灼热刺痛、尿频尿急时,这个方子堪称"尿道灭火器",尤其适合爱吃火锅、久坐憋尿的上班族,注意木通要买川木通,关木通有肾毒性!
【二妙散】——湿热关节炎妙方
配方:黄柏12g+苍术15g
关节红肿热痛、痛风发作期的神组合!苍术燥湿像烘干机,黄柏清热像灭火器,两味药泡酒外擦效果更佳,但阴虚者慎用。
【甘露消毒丹】——暑湿感冒特效丹
配方:滑石30g+黄芩10g+茵陈12g+石菖蒲6g+藿香6g+连翘10g+白蔻仁4g+薄荷6g+射干6g+贝母10g
最适合夏季吹空调后出现的:发热头晕、喉咙肿痛、吐痰发黄,这个方子既能退烧又能祛湿,堪称"空调房急救包"。
日常调理小绝招
- 食补:红豆薏米粥加点茯苓,每周喝3次
- 代茶饮:荷叶3g+佩兰3g+陈皮2g,开水焖泡
- 穴位按摩:每天按阴陵泉(小腿内侧)、丰隆穴(膝盖外侧)各3分钟
- 避忌:少吃芒果、榴莲、牛奶等滞湿食物,阴雨天别贪凉睡地板
特别提醒
这些方子都是猛将,建议先找中医辨证再服用!比如舌苔黄腻的实热证才能用黄连,舌红少苔的阴虚火旺要用石斛,去年有个粉丝自行抓药,把清湿热的温胆汤当保健品喝,结果拉肚子进了医院,千万小心!
关注我,下期教你们辨别12种常见中成药的隐藏功效,评论区说说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