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稔,藏在山野里的童年宝藏

一归堂 2025-04-30 科普健康 1606 0
A⁺AA⁻

"妈!我摘了满筐黑溜溜的野果!"小时候在南方山里疯跑,总爱把这种长在灌木丛里的浆果往嘴里塞,老人们总笑骂"又偷吃地稔",却不知道这黑珍珠般的果子,其实是本草纲目里记载的中药。

地稔在两广地区就像山里的土名字,学名叫地菍,但乡亲们更爱叫它"地石榴",清明前后漫山遍野都是,圆滚滚的果实像撒落的墨珠,我们这些皮猴子专挑发紫变甜的摘,酸得倒牙的就拿去喂蚂蚁,哪晓得这随手搓洗就能吃的野果,在中医眼里是能治痢疾腹泻的良药。

要说最会"藏"的药材,当属山旮旯里的"金英子",清明时节的溪边坡地,开着指甲盖大小的白花,根茎挖出来晒干能卖钱,村里老人说这是"喉咙草",扁桃体发炎时揪几根煮水,比城里买的润喉糖还管用,不过要找到它可得费眼力,这草专跟蕨类植物凑热闹,不仔细瞧准得踩过去。

前些年带城里朋友进山认草药,指着岩缝里开的紫色小花说:"这是野茄子,治跌打损伤的。"朋友瞪大眼睛:"这不就是路边杂草吗?"其实这"野茄子"学名两面针,根皮煎汤能止疼,以前走山路的货郎都揣着当应急药,现在药店里卖的风湿膏药,好些还打着它的提取物旗号。

最有意思的当属"蛇不过",端午节前后,田埂上会冒出一丛丛锯齿叶,据说毒蛇见了都绕道走,我们小孩最怕割这种草,汁液沾皮肤上火辣辣的疼,但大人们说这"蛇倒退"熬成洗澡水,能祛痱子治湿疹,去年邻居家娃娃满身红疹,就是用这野草泡澡给治好的。

这些年山里通了公路,年轻人往外跑,倒是城里人开始稀罕这些"野草",上个月有游客专门来找"六月雪",其实就是山坡上成片的白马骨,这不起眼的小灌木,老辈人说能治肝炎,现在某宝上卖得死贵,还有人打听"五爪金龙",那是藤本植物,根炖猪脚能强筋骨,不过乱挖可是破坏生态。

其实很多"野草药"就在菜市场角落,卖草药的阿婆会把"雷公根"和鱼腥草混着卖,前者利湿后者消炎,不懂行的人根本分不清,前阵子感冒咳嗽,邻居塞来一把"蛤蟆衣",也就是车前草,随便煮水喝两天就好,比吃药片还灵。

现在进山采药的年轻人少了,倒是短视频里常见举着草药讲解的博主,上次看个广东仔直播采"牛脷草",说是治感冒发烧的老方子,评论区立马有人认出这就是他们老家喂猪的野菜,看得我直乐呵,这些口口相传的俗名,藏着多少代人摸索出的治病智慧。
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:城里中药房包装精美的药材,到了乡下全变回土名字,好比当归在老家叫"土当归",黄芪成了"北芪",连西洋参都得冠上"花旗参"的俗称才觉得地道,或许这就是刻在基因里的乡土记忆,哪怕包装再精致,也改不了祖辈传下的叫法。

下次进山要是遇见"红丝线",记得摘点回去煲汤,这根须像红线的野草,可是老中医眼里的止咳良药,不过可别贪多,山里的宝贝虽好,终究要留着给后来人认认门道,就像我们那代人,看见地稔就想起光着脚丫钻灌木的童年,这份记忆比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