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里的竹精灵!天竺黄这些别名你知道吗?

一归堂 2025-04-30 科普健康 1605 0
A⁺AA⁻

最近整理中药柜时,发现几块金灿灿的琥珀状物质,表面还带着竹衣纹路,老药师说这是天竺黄,可民间叫法多着呢!今儿咱就唠唠这个藏在竹子里的"黄金药"。

天竺黄的"花名册" 这味药在古籍里至少有五个马甲:《千金方》里称它为"竹精",李时珍在《纲目》里记作"竹黄",南方药农管它叫"竹饴糖",道家炼丹书里写着"仙人柴",最有意思的当属"天竺黄"本名——据说是唐代郑郎中在天竺寺(今杭州灵隐寺)发现此物,才得了这么个充满禅意的名字。

竹子流的"眼泪" 要说来历,天竺黄可比琥珀稀奇,每年冬至前后,特定品种的竹子(主要是青皮竹)被雷劈或刀砍后,伤口渗出的汁液凝结成块,经过三年以上醇化才能入药,老辈人常说:"三年竹泪赛黄金",说的就是采集不易,新货断面像玛瑙般透亮,陈年老货则泛着松香般的油润光泽。

老中医的"定风珠" 记得小时候高烧抽搐,爷爷总从陶罐里摸出块黄澄澄的药材煮水,后来才知道那就是天竺黄,配上钩藤、蝉蜕,专治小儿惊风,这味药性寒味甘,就像自带空调的竹席,能清热化痰、凉心定惊,现代研究发现它含竹红菌素、多糖等成分,对肺炎球菌、流感病毒都有抑制作用。

鉴别有妙招 市面上假货不少,记住这三个诀窍:①真品轻如泡沫,入水即沉;②火烧有竹香,冒白烟;③打灯照看,内部有类似蜘蛛网的天然裂纹,某次在药材市场,亲眼见过不良商贩用松香加色素冒充,遇热立刻散发刺鼻味。

厨房里的养生经 别以为这味药只能煎煮,广东人爱拿它炖汤,去年去顺德,喝过竹黄海底椰煲瘦肉,清甜滋润,做法简单:天竺黄敲碎,配三五颗无花果干,与肉同炖两小时,特别适合熬夜上火的上班族,注意别放铁锅,否则会变黑影响药效。

使用禁忌备忘录 虽然药性平和,但这几个雷区要避开:①脾胃虚寒者慎用,好比冰镇西瓜不适合胃疼的人;②孕妇咨询医师后再用,毕竟含有微量竹沥成分;③不能替代急救药物,小儿高热惊厥还是要送医,前年邻居家娃娃发烧自行喂药,结果耽误治疗时机,这点千万注意。

现代研究新发现 最近看到中科院的研究,天竺黄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症有干预作用,这让我想起苏州园林里那些古竹,或许它们体内也蕴藏着对抗记忆衰退的秘密,不过科研还在实验室阶段,咱们理性看待就好。

趣说药用史 翻县志发现,明清时期天竺黄还是贡品,乾隆下江南时,地方官曾献上雕琢成如意的竹黄作为寿礼,如今在中药材市场,优质天竺黄仍按克计价,堪比黄金珠宝,每次路过老字号药房,总忍不住看看玻璃罐里那些金黄的"竹精灵",仿佛看见千百年前竹林间的晨雾与阳光。

写完这些,窗外正巧传来竹叶沙沙声,忽然觉得古人真浪漫,把竹子的精华凝成这般温润的药材,既治病救人,又承载着对自然的敬畏,下次您要是在中药店遇见它,不妨细细端详,这可是大自然写给人类的一封"竹简信"呢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