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妈,您看这根藤子是不是上次王大夫说的川牛藤?"我蹲在老家后山的碎石坡上,手指揪着一截暗褐色的藤蔓,母亲撩起围裙擦了擦手,眯眼打量片刻:"错不了!叶片像三叉戟,藤芯泛着金黄,这可是治风湿的好东西......"
【山野间的"风湿克星"】 在我们云贵山区,老一辈人把川牛藤叫做"骨筋草",每年端午前后,村里懂草药的婶子们都会结伴进山采收,这种缠绕在灌木丛中的藤本植物,表皮布满灰白色斑点,折断时能看见银丝般的纤维,在阳光下泛着蜂蜜般的光泽,最神奇的是它的香气——晒干后的藤条会散发出类似陈皮的醇香,放在衣柜里连樟脑丸都省了。
前年邻居张奶奶膝盖肿痛得走不了路,我用土酒泡了半斤川牛藤送去,老人家捏着鼻子喝下黑褐色的药酒,不过半个月就能拄拐遛弯了,现在她见人就夸:"这山里长的野药比城里买的膏药管用多了!"
【千年医书里的记载】 翻看父亲留下的《本草拾遗》,才发现古人早就摸清了川牛藤的脾气,李时珍说它"性温味辛,专攻痹症",意思是能像小锤子似的敲散关节里的寒气,我们当地有个偏方:三两川牛藤配二两当归,炖土鸡时加进去,连汤带肉吃三天,腰腿疼能缓大半,去年表舅腰椎突出,按这方子吃了两疗程,现在又能下地插秧了。
不过可别小看这山藤,处理起来有讲究,刚采的鲜藤要趁露水未干切成寸段,用米泔水浸泡去涩味,有次我图省事直接晒干,结果煮出来的汤苦得跟黄连似的,吓得老爸直皱眉头。
【都市人的养生新宠】 没想到这两年,山里不起眼的川牛藤成了城里人的"香饽饽",上个月表妹寄来某宝销量截图,家乡镇上的药材店把川牛藤磨成粉装胶囊,一盒卖到八十多还月销过万,更有意思的是,有网红博主拍视频教大家用川牛藤泡脚——每晚抓一把煮水,泡完脚底板热乎乎的,说是比艾灸还舒服。
其实早在三十年前,镇医院老院长就发现这宝贝,那年霜降特别冷,住院部突然多了好多"老寒腿",他带着实习生满山挖川牛藤,熬大锅药给病人熏蒸,那些拄拐进来的大爷大妈,熏完一个疗程居然能自己走路回家。
【识货才是硬道理】 最近总听朋友说买到假川牛藤,我特地请教了县中医院的药师,他说市面上掺假的太多,有人用东北的穿山龙冒充,还有拿西药止痛片碾碎掺在药粉里,正宗的川牛藤断面有菊花纹,泡水后汤色金黄透亮,喝着带点回甘,要是尝出麻舌或者刺喉,准是加了乱七八糟的东西。
上周陪老妈去赶集,发现卖草药的摊位前围满了人,六十多岁的刘大爷一边削着藤皮一边念叨:"要选指头粗的三年生老藤,太细的没药力,太粗的又煮不透......"这话让我想起爷爷当年总说"草木知春秋",果然老辈人的经验都是拿时间熬出来的。
【厨房里的养生经】 在咱们山里,川牛藤不只是药材,更是餐桌上的保健菜,清明前的嫩芽焯水凉拌,脆生生的带着草木香;冬天炖腊猪蹄时丢几段进去,汤头瞬间变得浓郁醇厚,去年姐夫痛风发作,丈母娘天天用川牛藤煮鲫鱼汤,连着喝了七天,关节红肿消了下去。
不过要提醒各位,这藤虽好也不能当饭吃,村里王叔听说能治风湿,顿顿拿它当下酒菜,结果喝得胃出血进了医院,中医讲究"中病即止",就像炒菜放盐,适量提味,过了就伤身。
夕阳把山崖染成金黄色时,我背着装满川牛藤的竹篓往家走,远处传来采药人的山歌:"三月三,爬陡坡,背篓装满金不换..."这首歌从祖辈传到今天,唱的是大山的馈赠,也唱出了我们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