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中医揭秘,治蛔虫的药叫什么中药?这味草药竟能轻松驱虫!

一归堂 2025-04-30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"肚子里长虫"的说法听起来吓人,但在医疗条件有限的年代,十娃九虫可不是夸张,最近邻居家孩子总说肚子疼,医院检查说是蛔虫感染,开了几盒西药,可老人家总觉得"是药三分毒",非要打听中药有没有温和有效的驱虫方子,这一问还真问出学问了——原来老祖宗对付蛔虫的法子,全藏在这几味不起眼的药材里......

蛔虫是个什么"虫"?

要说治蛔虫,得先知道这虫子到底咋回事,蛔虫是条状寄生虫,成虫能长到20厘米,像粉红色的面条似的在肠道里扭来扭去,它们最爱躲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交界处,饿了就吸食肠黏膜,还能钻进胆管引发剧烈腹痛,小孩子摸完泥土不洗手就吃东西、生吃没洗过的蔬菜水果,都容易"中招"。

老话说"小儿积食生百病",很多家长发现孩子胃口差、磨牙、脸上有白斑,其实可能就是蛔虫在作怪,西医用肠虫清虽然见效快,但有些家长更倾向用中药调理,毕竟《神农本草经》里记载的驱虫药,可是用了上千年。

中药驱蛔虫的"三大金刚"

使君子:孩子的"糖果"驱虫药

在南方中药材市场,常能看到黑褐色的使君子果摆满摊位,这味药最妙在口感酸甜,老药工说过去给孩子驱虫,都是把使君子炒香了当零嘴吃,成人每天用量不超过20颗,小孩减半,嚼着吃就能把蛔虫"哄"出体外。

去年老家亲戚家8岁男孩查出蛔虫,老太太硬是不让吃西药,用使君子30克加水煮沸,取汁拌蜂蜜连喝三天,两周后复查虫子真没了,不过要提醒的是,使君子不能空腹吃,也不能过量,否则会打嗝反酸。

苦楝皮:驱虫界的"狠角色"

相比使君子的温和,苦楝皮算是"重口味"驱虫药,这树皮剥下来晒干,掰断时能闻到特殊气味,老中医开的驱虫方里,常会把苦楝皮和使君子配伍,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双剑合璧。

记得小时候村卫生所墙上贴着驱虫验方:苦楝皮15克、花椒9克,加水煎成浓汁,睡前空腹喝,那味道又麻又涩,喝完舌头半天都没知觉,不过效果确实好,第二天马桶里漂着细长的虫子,看着瘆人却让人踏实。

槟榔:消食驱虫的"双面手"

过年吃的槟榔其实是加工过的零食,药用槟榔要选未成熟的青果,这味药既能消积食又能打蛔虫,特别适合那些肚胀便秘、嘴里有腐臭味的患者,老药师教了个妙招:槟榔切片炒焦,研成粉末冲水喝,既能缓解便秘,又能顺便把肠道清理干净。

祖传秘方里的驱虫智慧

别以为中药驱虫就是单味药猛灌,老中医的方子讲究君臣佐使,经典方剂"乌梅丸"就是个典型例子,乌梅的酸收敛蛔虫,配合细辛、干姜、黄连等药物,就像布下天罗地网,有个茶厂老板长期胃痛,胃镜显示十二指肠淤积,老中医开方时特意加了乌梅30克,结果排出两条大蛔虫,疼痛立消。

农村还流传着南瓜子驱虫法,把南瓜子晒干捣碎,每天早晚各吃一大把,连吃一周,这法子听着简单,实则暗含科学道理——南瓜子含有葫芦素,能让蛔虫麻痹,隔壁王婶试过,她说嗑瓜子似的吃着玩,没想到真把虫子嗑出来了。

用药避坑指南

中药驱虫虽好,但也不是逮谁喂谁,孕妇绝对不能碰使君子,体质虚寒的人慎用苦楝皮,去年诊所遇到位大姐,自己抓了苦楝皮煮水喝,结果上吐下泻进了急诊,原来她脾胃虚弱,猛药刺激肠胃受不了。

煎药方法也有讲究,驱虫药最好临睡前顿服,药汁要浓煎,有次给老爷子开使君子汤,特别叮嘱要饭后两小时喝,结果他当成早饭药,喝完立马恶心呕吐,后来改成睡前小口频服,再没出现过不适。

现代生活防虫小贴士

现在卫生条件好了,蛔虫感染率下降,但防范不能松懈,菜市场买回来的蔬菜,最好用盐水浸泡半小时,水果要削皮,特别是草莓、杨梅这类表面凹凸的,教育小朋友别玩土,饭前便后肥皂洗手至少20秒。

前阵子社区义诊,发现不少养宠物的家庭感染率偏高,猫狗体内的弓形虫、绦虫都可能传染给人,定期给宠物驱虫同样重要,有位姑娘总喊肚子疼,查不出原因,后来发现是她养的仓鼠携带寄生虫......

从使君子到乌梅丸,中药驱蛔虫的智慧用了千百年,虽然现在药店能买到各种进口驱虫药,但这些草木精华里藏着的生活哲学依然值得传承,下次家里娃说肚子疼,不妨翻翻老药箱,或许某个布包里的深褐色果实,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呢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