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文讲透中药用药剂量,从一钱到现代克数的千年智慧

一归堂 2025-04-30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问中药剂量的事儿,有的拿着古方问我"一钱等于多少克",有的抓完药发现医生写的剂量特别小,其实这里面学问大着呢!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讲讲中药剂量那些事儿。

藏在药房抽屉里的千年密码 走在中药房就能看见戥子秤,这个称药用的小铜秤可是传承了上千年,古代没有电子秤,老师傅们就用它来称量药材,那时候用的单位可有意思了——"一钱"相当于现在的3克,"三分"就是1克左右,不过别以为古人数学不好,他们发明了"刀圭""方寸匕"这些量具,就像现在厨房的小勺一样精准。

现代中药剂量的"通关秘籍" 现在中药房都改成公制单位了,但老规矩还在沿用,比如常见的黄芪,处方上写着15克,其实就是古代五钱的量,不过要注意,有些有毒药材的剂量特别讲究,像附子一般开9克,这可比古代减量不少,毕竟现在炮制技术进步了,记住这几个数字准没错:普通草药3-15克最常见,矿物类20-30克,贵重药材如人参通常3-9克。

影响剂量的五大"隐形开关"

  1. 年龄体重:小孩喝药得像品茶,老人吃药要像品酒,剂量都要减半
  2. 病情急缓:感冒发烧时金银花能开到15克,调理身体可能只用6克
  3. 药材质量:野生人参3克顶得上种植的9克,这可是门学问
  4. 配伍禁忌:石膏遇上知母要加量,碰到附子就得减量
  5. 煎煮方法:先煎的矿石类要多放,后下的薄荷要少用

老中医不会告诉你的实战技巧 上次见退休的李院长抓药,看他捏着甘草思忖半天:"年轻人体壮用9克,老太太体虚改3克",这里教大家三个诀窍: ① 看质地:花叶类轻飘的要适当加量(如菊花15克),根茎类实在的要减量(如黄连6克) ② 观颜色:炒焦的山楂要减量,鲜石斛要加量 ③ 闻气味:陈皮放久越香越要少用,新鲜的鱼腥草反而可以多放点

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剂量坑 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照着古方抓药,比方《伤寒论》里的桂枝汤,原方写着三两桂枝,现在直接换算成45克可就闹笑话了,现代人体质比古人弱,同样药方剂量要减半还得多,还有人迷信"偏方加大剂",把蒲公英用到30克治痘痘,结果喝得拉肚子——这就是没掌握"中病即止"的原则。

科学煎药的剂量玄机 别以为按方抓药就完事了,煎药方法直接影响药效,解表药大火熬10分钟,补药文火炖半小时,这中间差着三倍的药量释放,记得砂锅容量要够,水加少了像熬粥,多了像喝水,一般药材浸泡后水面高出2厘米最合适。

现在知道为啥中医师总要问身高体重了吧?剂量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,而是要把天时地利人和都算进去,下次抓药别光盯着数字,多问问大夫:"我这情况需要怎么调整?"毕竟中药讲究的是"一人一方",剂量里藏着大学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