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收拾老家阁楼,翻出个锈迹斑斑的铁盒,里面躺着几十只蜷缩着的"知了猴",这让我突然想起小时候蹲树根逮知了的夏天,也想起中医铺里总挂着的那几串金黄透亮的蝉蜕,谁能想到这被孩子们当玩具的小虫子壳,竟是本草纲目里记载的灵药?今儿咱们就唠唠这些带着"蝉"字的中药里,到底藏了多少老祖宗的养生密码。
蝉蜕:被忽略的"神仙罩衣"
要说带蝉的中药,头把交椅非蝉蜕莫属,这知了猴褪下的空壳,在中药房里可是实打实的"药中贵族",您可别小看这轻飘飘的外壳,《本草衍义》里说它"主小儿惊痫,妇人生子不下",搁现在看简直就是天然的安神解热剂。
记得去年邻居家小孩半夜高烧惊厥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蝉蜕,这玩意儿退烧不靠蛮力,而是像春雨润物似的帮人体发汗透热,更妙的是它还能治嗓子疼,那些教师、主播常备的甘桔冰梅片里,蝉蜕就是君药,不过要提醒一句,这药性偏寒,手脚冰凉的虚寒体质可得悠着点用。
蝉花:深山里的"动物人参"
比起随处可见的蝉蜕,蝉花算是中药里的"隐士",这其实是蝉幼虫被特定真菌感染后形成的复合体,外表看着像金蝉探出头,实则是菌丝体包裹着虫体,在浙江安吉、云南昭通这些深山老林里,采药人要找它得盯着树干上的"小金帽"。
老辈人说这蝉花大补,能跟人参掰手腕,确实,它既有虫体的蛋白质,又有真菌多糖,对肺肾两虚特别见效,现在有些地方还拿它炖老鸭,据说能止咳平喘,不过野生蝉花越来越稀罕,市面上很多都是人工培育的,买的时候得认准GMP认证的才行。
药膳秘方:舌尖上的蝉滋味
说到吃蝉壳,很多人直摇头,但其实古人早把这玩意儿玩出了花样,最简单的就是蝉蜕煮水,加冰糖当凉茶喝,特别适合上火冒痘的时候,讲究点的药膳会用蝉蜕配薄荷熬粥,清肝明目效果一流。
前阵子去杭州胡庆余堂,老师傅教了个偏方:蝉蜕3克、菊花5朵、枸杞10粒,开水闷泡代茶饮,说是对着电脑久的人喝了明目护眼,我自己试了半个月,眼睛干涩确实好了不少,不过那股子土腥味嘛...建议加点蜂蜜调和。
鉴别窍门:火眼金睛识好药
市面上蝉蜕价格悬殊,懂行的都知道要看"三要素":首先是色泽,好的蝉蜕应该像镀了层金,泛着琥珀光泽;其次是完整性,要是翅膀脚爪都齐全的,药效才够劲;最后闻味道,正宗的应该有股淡淡的草腥香,要是霉味冲天,准是受潮货。
有次在药材市场见着染色蝉蜕,黑心商贩用硫磺熏得锃亮,记住自然晾晒的蝉蜕多少带点斑驳,过于完美的反而要小心,现在某宝上几块钱一大包的,多半是碎渣拼接的,正经药用还得去老字号药房。
写到这儿,窗外忽然传来知了叫声,看着手里这几片金灿灿的蝉蜕,突然觉得老祖宗真会过日子——连虫子换个衣服都能入药,不过话说回来,这些带着"蝉"字的中药,哪个不是取天地灵气、顺四时规律?下次再看见树上爬的知了猴,可不敢随便拽下来玩了,毕竟那可能是未来某个病人等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