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觉得身体像被抽干水分的树叶,嗓子干痒、皮肤起皮,晚上还睡不安稳,老中医邻居王大夫见了我直摇头:"秋气通肺,这时候不养阴润燥,冬天寒气一来就等着咳嗽吧!"跟着他学了几年养生经,才发现原来秋季进补不是瞎吃阿胶枸杞,这里面的门道可大了。
【一、为啥秋季特别适合中药调理?】 老祖宗说的"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"真不是忽悠,入秋后空气越来越干,很多人半夜喉咙干醒,其实都是肺阴不足的信号,这时候用中药调养,就像给干燥的土地浇缓释水,比等到寒冬腊月再补救强百倍。
去年有个快递小哥总冒痘便秘,王大夫给他开了芦根甘草茶,刚开始他还嫌味道苦,喝两周后痘痘消了,排便也规律了,这就是应季调理的妙处——顺着节气把身体调顺了,比临时抱佛脚管用得多。
【二、真正该吃的5种"秋季限定"中药】
-
麦冬:办公室必备的"液态玉竹" 这味药最懂打工人的痛,每天对着电脑说话,喉咙像吞了砂纸?抓一把麦冬泡水,滋阴生津的效果堪比自带加湿器,建议搭配3颗胖大海,连续喝三天,你会发现咳痰都少了。
-
玉竹:广东靓汤里的隐藏高手 北方人总说粤式煲汤油腻,其实人家放玉竹大有深意,这味药能化解肉汤的燥热,特别适合贴秋膘时用,我家每周必炖沙参玉竹老鸽汤,喝完整个人从里到外都润泽起来。
-
黄精:懒人养生的万能搭子 九蒸九晒的黄精片直接嚼着吃,比吃保健品实在,上星期爬山腿软,王大夫让我含两片黄精,果然半小时后就缓过劲来,它既能补脾肺之气,又能益肾精,堪称中年养生三件套之首。
-
杏仁:不止是止咳那么简单 别光知道咳喘才吃杏仁,每天早晨嚼5颗南杏,能润肠通便,特别适合久坐族,但注意苦杏仁有毒,一定要买药店的甜杏仁,我同事拿它配银耳羹,皮肤肉眼可见变细腻了。
-
芡实:五脏皆补的平民人参 超市买的鸡头米别只会煮糖水,王大夫教我用芡实+山药+茯苓打粉,每天早晚冲糊喝,坚持一个月,原本怕冷的手脚居然暖和了,夜尿次数也减少,这组合真是意外惊喜。
【三、避开这些坑才能真养生】 前年我妈听信偏方,秋天猛喝生姜红枣茶,结果痔疮发作进了医院,后来才知道,秋季忌温补过度,这些误区要记牢: × 盲目跟风吃阿胶:心烦失眠可能是阴虚火旺,这时候吃阿胶等于火上浇油 × 天天喝板蓝根预防感冒:苦寒伤胃,反而降低免疫力 × 把西洋参当饭吃:舌苔厚腻的人越吃越腹胀
正确做法是先辨体质:舌红少苔的阴虚体质适合麦冬石斛,舌淡胖有齿痕的阳虚体质该用黄芪党参,不确定的话,去社区医院做个体质辨识,花小钱省大钱。
【四、厨房里的中药魔法】 分享几个我家常年做的食疗方: √ 百合莲子小米粥:睡前喝半碗,安神效果堪比褪黑素 √ 陈皮山楂麦芽饮:大餐后刮油解腻,孩子积食也能喝 √ 川贝雪梨盅:加冰糖蒸熟,对付秋燥咳嗽比吃药舒服
特别提醒:中药进补讲究循序渐进,上周邻居阿姨听说黄芪好,每天泡水喝,结果补得牙龈肿痛,后来改成黄芪配菊花,问题就解决了,就像给花浇水,要慢慢浸润,不能猛地灌。
现在每次感觉疲惫,我就抓把黄精当零食,看着窗外梧桐叶飘落,突然明白古人说的"应季而养"真是智慧,这个秋天,你准备用哪种中药给自己充电呢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养生妙招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