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老百姓常说"药食同源",很多中药材其实就藏在菜市场里,最近老有朋友问:"中药生花仁又叫什么?"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名字,其实啊,这名字里藏着不少门道,且听我慢慢道来。
"生花仁"的真身大揭秘
第一次听到"生花仁"这名字,我也跟大伙儿一样发懵,后来翻了不少医书才明白,这其实是老辈人对花生的别称,为啥叫"生花"呢?相传古代有个书生,穷得叮当响,每天靠生吃花生充饥,结果不仅没饿瘦,反而面色红润,乡亲们见了都说:"这花生真是能生花的灵物!"就这么叫开了。
在中药铺里,它正经名字叫"花生衣",就是花生那层红褐色的薄皮,可别小看这层皮,《本草纲目》里记载着它能"止血散瘀",老中医开方子时常会特意嘱咐"连红衣一起吃",就像我邻居王奶奶,常年喝花生衣红枣汤,现在八十多了连颗老年斑都找不见。
那些年我们叫过的土味别名
这玩意儿的别名可多了去了,不同地儿叫法五花八门,北方人管它叫"长生果",说是每天嚼几颗能延年益寿,广东人叫"地豆",因为花生总是默默埋在土里结果,最有意思的是东北老乡,直接喊它"落花生",说是果子成熟了就会自己往土里钻。
我老家更有意思,老一辈人叫它"金裹银",您猜为啥?原来他们把带红衣的花生仁比作金子裹着银子,说这玩意儿补血又补气,每次家里有人贫血,老妈就变着花样做盐水花生、花生猪蹄汤,边吃边念叨:"金裹银下肚,气血两相顾"。
厨房里的中药宝库
别看花生不起眼,浑身都是宝,那层红衣最是金贵,晒干后揉碎泡茶,专治女性经期量多,记得去年我表妹痛经厉害,老中医就让她每天用花生衣煮鸡蛋,连吃半个月,现在她姨妈期都能活蹦乱跳打羽毛球。
花生仁本身也不简单,《滇南本草》里说它能"润肺和胃",小时候咳嗽,奶奶总给我做冰糖花生羹,把花生捣碎和冰糖炖成糊,那香味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,不过要提醒一句,这玩意儿脂肪含量高,减肥的朋友可得悠着点。
千年传承的食疗智慧
古人吃花生大有讲究,故宫档案里就记着慈禧太后爱吃花生酪,这玩意儿做起来不难:花生泡胀磨浆,加琼脂糖水凝固,冷藏后切块,既消暑又养颜,比现在奶茶店的芋泥波波健康多了。
民间偏方更是数不胜数,遇上外伤出血,老辈人会抓把花生衣揉碎敷伤口,我爹年轻时砍柴划破腿,就是用这法子止血的,还有产后乳汁不足的新妈妈,喝米酒冲花生糊特别管用,隔壁张婶当年就是靠这个喂饱双胞胎的。
现代研究的惊人发现
别以为这些土方子不靠谱,现代科学还真给出了依据,研究发现,花生红衣含槲皮素,止血效果堪比某些西药,美国心脏协会都承认,适量吃花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,不过要避开霉变的花生,黄曲霉素那可是一级致癌物。
现在超市里卖的花生制品五花八门,但要说药效最好的还是传统品种,像河南小白沙、山东大花生这些老品种,红衣厚实油脂香浓,上次我在药店看见真空包装的药用花生衣,价格比黄金还贵,想想还是自己在家晾晒划算。
食用禁忌与搭配秘诀
再好的东西也有讲究,胆囊切除的朋友要少吃,毕竟脂肪消化要靠胆汁,痛风患者更要忌口,花生嘌呤含量不低,最妙的搭配是跟红枣组CP,红衣补气,枣子养血,熬粥煮汤都相得益彰。
储存也有门道,花生仁放久了容易滋生黄曲霉,我妈有个土方法:晒干的花生用高度白酒喷一遍,密封保存能放半年,不过现在想来,这法子虽然有效,但酒精挥发后到底安不安全也不好说。
从田间地头的野草到中药房里的良药,这颗小小的花生见证了千百年的生活智慧,下次嗑瓜子闲聊时,不妨抓把花生讲讲这段故事,保准比电视剧还精彩,记住喽,药膳虽好莫贪多,均衡饮食才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