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感觉胃里反酸烧心?被小伤口出血搞得手忙脚乱?别急着往药店跑,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柜子里,藏着个从海里捞上来的"万能小帮手"——海螺蛸,这个长得像迷你瓷碗的海洋生物化石,可是中医眼里的宝贝疙瘩,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这味海边中药到底藏着多少本事。
认识海螺蛸:不止是贝壳那么简单 走在海边的朋友可能见过退潮后沙滩上白花花的一片,那些像小帽子似的壳子就是海螺蛸的原型,不过入药的可不是新鲜贝壳,而是经过清洗晒干的特殊处理品,老药工常说"三年陈海螵蛸赛金宝",时间越久药效越温和,现在药店里卖的都是干干净净的白色骨片,摸起来比瓷器还细腻,凑近闻还有股淡淡的海盐味。
千年古方里的止血高手 要说海螺蛸最拿手的本事,那必须是止血,小时候在农村,谁家孩子磕破膝盖,老人总会抓把海螺蛸粉撒上去,血立马就止住了,这可不是土方法,《神农本草经》早就记载它"主女子漏下赤白,血闭",现代研究发现,它含有的碳酸钙遇到血液就会形成胶状膜,就像给伤口盖了层防水创可贴。
上个月邻居王婶切菜割到手,血流如注,我赶紧给她倒了点海螺蛸粉,不到半分钟血就止住了,后来她特意去药店买了瓶备用,说这效果比创可贴快多了,不过要是大伤口还是得去医院,这法子适合应付小擦伤、鼻血这些急症。
胃酸过多者的救星 现在人工作压力大,十个有八个胃不好,海螺蛸最神奇的就是能中和胃酸,老中医开的治胃病方子里十有八九都能看到它,记得去年公司年会,同事小李空腹喝酒喝到吐酸水,我偷偷塞给他两粒海螺蛸胶囊,半小时后就缓过来了,这原理很简单,它的碱性成分能快速中和胃酸,又不像西药那样刺激胃黏膜。
妇科圣药的温柔守护 女同胞们注意了,这个贝壳家伙可是调理月经的高手,以前村里姑娘月经不调,婆婆都会煮碗海螺蛸糯米粥,它能收敛止血,对崩漏、量多这种症状特别管用,不过要记住,怀孕初期的准妈妈可得避开,这收敛太过反而影响胎儿。
外用内服都有门道 别看都是海螺蛸,用法不同效果天差地别,治外伤要磨成细粉直接撒,胃病就得装胶囊吞服,湿疹皮炎这类皮肤病则需要煎水外洗,去年我脖子上长了圈癣,用海螺蛸煮的水擦了三天就好了,不过内服千万别过量,每次3-5克就够了,吃多了反而便秘。
厨房里的中药养生术 现在流行药膳,海螺蛸也能入菜,最经典的就是海螺蛸炖猪肚,这俩搭配简直是天生一对,一个补胃一个护胃,做法也简单,猪肚焯水后塞进去30克海螺蛸,加几片姜炖两小时,汤白得像牛奶,胃寒的人连喝三天就舒服了,不过这汤味道偏重,口淡的人可以加点胡椒粉调味。
真假辨别小窍门 市场上鱼龙混杂,教大家几招辨真伪,真品应该是雪白的不规则碎片,断面像瓷器一样有光泽,闻着有淡淡腥味,要是颜色发黄或有斑点,肯定是受潮变质了,我上次在旅游区买的"海螵蛸",泡水后直掉渣,后来才知道是石灰冒充的,大家千万要警惕。
这些人要慎用 虽说海螺蛸好,但不是谁都能用,阴虚火旺的人吃了容易上火,便秘患者更要躲远点,最需要注意的是,它不能和附子、乌头这些猛药同服,会产生毒性,建议用药前咨询中医师,特别是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朋友更要谨慎。
现代研究新发现 别以为老古董就没新花样,现在科学家发现海螺蛸里的氨基葡萄糖对关节修复有帮助,说不定以后能用来治关节炎,日本还在研究把它做成新型止血纱布,毕竟天然材料不容易引起过敏,看来这个小贝壳还能玩出更多花样。
储存有讲究 买回来的海螺蛸要密封保存,最好放冰箱冷藏,我发现放在乐扣盒里比塑料袋保鲜强多了,不会吸潮结块,要是发现变色变味千万别心疼,直接扔掉换新的,去年我就因为舍不得扔发霉的海螺蛸,结果吃了闹肚子,得不偿失。
这个从海浪里来的中药宝贝,历经千年依然在守护着我们的健康,下次去海边捡贝壳时,不妨想想这个曾出现在《黄帝内经》里的古老药材,不过可别随便捡海滩上的贝壳入药,正经的中药材都要经过严格炮制才行,家里备点海螺蛸应急,关键时刻能解决大问题,但真生病了还是要及时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