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感觉口苦、胁痛,脸色还发黄?这可能是肝胆在"求救"了!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里,藏着不少调理肝胆的宝贝,今天就带大家认识10种能利胆退黄的中药,学会正确使用,关键时刻能派上大用场!
肝胆问题的"报警信号" 早上起来嘴发苦、右肋下隐隐作痛、小便黄得像浓茶,照镜子发现眼白发黄......这些都是肝胆在给你敲警钟,西医说的胆囊炎、胆结石,中医看来多是肝胆湿热在捣鬼,这时候就需要给肝胆来次"大扫除",利胆退黄的中药正好派上用场。
十大利胆退黄中药盘点
-
茵陈——退黄界的"老大哥" 这个带着特殊香气的蒿草,可是治疗黄疸的要药,新鲜嫩芽还能当野菜吃,不过药用时多用干品,30克茵陈煮水,加红糖调味,对付急性黄疸效果显著,但要注意,脾虚便溏的人要慎用。
-
栀子——清热泻火的"小金砖" 外皮橙红内里金黄的山栀子,既能清三焦之火,又能利胆退黄,配上两三个掰开的藏红花,泡水喝特别适合熬夜后眼睛发黄、心烦口渴的情况,不过这个"急脾气"的中药,脾胃虚寒者要少用。
-
郁金——行气解郁的"开心果" 别被它灰扑扑的样子骗了,这味活血止痛、行气解郁的好手,对肝胆湿热引起的疼痛特别有效,切片晒干的郁金片,用来炖汤最能发挥药效,配上佛手片效果更好。
-
金钱草——结石克星的"绿地毯" 遍地爬藤的铜钱草,可是胆结石患者的福音,每天用30克鲜品(干品减半)煮水代茶,坚持喝三个月,很多患者都反馈结石变小了,记得要趁热喝,凉了反而伤胃。
-
柴胡——疏肝理气的"解压草" 这种伞形科植物的根,堪称现代人的"情绪调节剂",工作压力大导致的两胁胀痛,用5克柴胡配3颗红枣煮水,连喝一周就有改善,但高血压患者要悠着点用。
-
虎杖——溪边的"万能药" 山沟里常见的斑竹根,既能利胆退黄,又能清热解毒,新鲜的虎杖捣烂外敷,蚊虫叮咬、跌打损伤都好得快,不过这味药性猛,孕妇千万不能碰。
-
玉米须——平民的"龙须茶" 别小看这须须,利水渗湿、促进胆汁排泄的效果一流,收集晒干的玉米须,每次30克煮水,加点冰糖,比饮料健康多了,最适合轻度黄疸的保健调理。
-
蒲公英——消炎退黄的"小扫帚" 春天漫山遍野的黄花苗,可是天然抗生素,连叶带根采回来洗净晾干,每天15克泡茶,对胆囊炎引起的黄疸特别管用,但记住要饭后喝,空腹刺激胃。
-
垂盆草——解毒退黄的"绿色精灵" 这种景天科多肉植物,可是肝病患者的福星,鲜品捣汁兑蜂蜜,或者干品煮水,都能减轻肝区隐痛,不过它性凉,腹泻期间要停用。
-
枳壳——破气消胀的"小太阳" 未成熟的酸橙切片晒干,就是理气宽中的好手,饭前喝杯枳壳茶,能预防暴饮暴食后的腹胀腹痛,但气血虚弱的人要少用,免得耗气过度。
聪明使用有门道 这些中药虽好,但可不是随便乱炖的"大杂烩"。
- 湿热黄疸:茵陈+栀子+大枣,煮成三黄汤
- 胆结石痛:金钱草+郁金+鸡内金,研末冲服
- 慢性肝炎:柴胡+垂盆草+枸杞,炖瘦肉汤
特别注意这些事 ① 孕妇禁用虎杖、栀子等峻烈药物 ② 脾胃虚寒者少吃寒性的蒲公英、垂盆草 ③ 长期服用要监测肝功能 ④ 最好配合清淡饮食,远离油炸食品
日常养护小妙招
- 晨起拍打胆经:从大腿外侧根部往下拍
- 晚餐吃七分饱:减轻肝胆消化负担
- 午时静卧养肝:11点-1点闭目养神
- 常按太冲穴:脚背第一二跖骨间凹陷处
肝胆相照才能身体健康,但再好的中药也不能代替正规治疗,如果出现持续黄疸、剧烈腹痛等情况,一定要及时就医,平时把这些天然"清洁剂"用对了,不仅能守护肝胆健康,还能省下不少医药费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