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中药附片30克算多吗?老中医告诉你真相

一归堂 2025-04-30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"这附片30克的量是不是太大了?"这个问题其实特别常见,毕竟附片作为有毒性的中药,剂量总是让人心里打鼓,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事儿,看完你就明白该怎么判断了。

先搞懂附片是啥玩意儿 附片其实就是中药附子的加工品,把乌头的子根(也叫泥附子)用胆巴水浸泡后,再用清水漂洗,最后用甘草、黑豆煮透,切片晾干就成了,这东西可是中药界的"猛将",能回阳救逆、补火助阳,专门对付亡阳虚脱、手脚冰凉这些寒症,不过它含有乌头碱毒素,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毒药,用对了是神药,用错了就伤人。

30克到底算不算多? 这个真不能一刀切,举个栗子,我之前见过治疗风湿关节痛的方子,附片用到60克都没问题;但要是给小孩开30克,那肯定出问题,关键要看三个因素:

  1. 炮制方式暗藏玄机 生附片毒性最大,一般外用,黑顺片、白附片这些炮制过的,毒性降低70%左右,现在正规药店卖的都是制附片,30克还算安全范围,但要是碰到不靠谱的商家卖了生附片,那30克可能就危险了。

  2. 配伍就像组团打怪 老中医开方讲究君臣佐使,附片配干姜、甘草就能解毒,我见过一个治疗宫寒的方子,附片30克配生姜50克、炙甘草20克,这样组合反而更安全,单独吃30克附片?那相当于让张飞单挑吕布,不出事才怪!

  3. 体质差异比天大 北方来的大汉体寒,喝30克附片汤可能浑身暖洋洋;南方湿热体质的人喝同样剂量,可能当晚就口腔溃疡,我邻居王叔就是典型例子,他常年在冰库工作,去年冬天喝附片羊肉汤,30克附片炖得浓浓的,喝完像换了个人似的精神,可他媳妇跟着喝了一口,立马上火嗓子疼。

这些情况千万别碰30克 ① 舌头红得像草莓、老是觉得口干舌燥的阴虚火旺体质 ② 半夜盗汗、手心脚心发热的阴虚内热人群 ③ 孕妇、哺乳期妈妈(这可不是闹着玩的) ④ 正在感冒发烧、咽喉肿痛的人 ⑤ 高血压控制不好、心脏装过支架的

安全用药的5个窍门

  1. 认准GMP认证药房买的制附片,别在菜市场买所谓"祖传秘制"
  2. 煎药必须先煎附片,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小时,再把其他药放进去
  3. 吃药期间忌生冷、忌绿豆、忌辛辣,这些东西会影响药效
  4. 出现嘴唇发麻、舌头发涩马上停服,这是轻微中毒信号
  5. 最好找同个医生复诊三次以上,别今天找张大夫开方,明天找李大夫调药

真实案例告诉你差在哪 前年有个小伙子,网上抄了个"补肾神方",自己抓了30克附片泡酒,结果当天晚上就心慌气短送急诊,查出来附片中毒,后来老中医给他开的方子里,附片只用6克,配上黄连、肉桂,反而把多年的老胃寒治好了,所以说剂量这事,真的不是数字越大越好。

特殊人群怎么掌握量

  1. 老年人:基础代谢慢,20克以内比较保险
  2. 女性经期:除非医生特别交代,否则别碰附片
  3. 手术后调理:10-15克配合黄芪、当归更合适
  4. 儿童用量:10岁以下原则上不用,实在要用也就3-5克

最后唠叨一句:附片不是巧克力,别人吃30克没事不代表你也行,现在正规医院的中医师开方都会根据药典标准,附片常用量确实是3-15克,但遇到特殊情况,比如抢救休克病人,该用30克还得用,关键是要让你的身体状态和药物特性匹配,这就像开锁得找对钥匙,剂量不过是钥匙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