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圈子里都在传一件事儿——中药材天地网上冒出了"烧药"的暗语,老李头蹲在自家药材铺子门口,吧嗒吧嗒抽着旱烟,看着手机里弹出的"XX品种库存告急"的推送,眉头拧成了麻花,他干了三十年药材生意,头一回见这么邪乎的事儿。
烧药不是火烧连营
别误会,这烧药可不是真把药材往火堆里扔,懂行的人都知道,这是行话,说白了就是某些药商囤积居奇,故意销毁临期药材制造紧缺假象,就像前年那批发霉的白术,有人连夜装车运到郊区空地,浇上汽油一把火燎了,转头就在天地网上挂出"产地直供"的新货。
老张在安徽亳州倒腾药材二十年,上个月刚被同行坑了。"那批黄芪看着成色好,结果泡水就泛酸味,后来才打听,根本是去年受潮的陈货,人家把包装袋上的霉斑擦干净,直接当新货卖。"他说这话时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柜台上那本泛黄的《药材鉴别手册》。
数据背后的猫腻
打开天地网APP,满屏都是"三七减产80%""猫爪草濒临绝收"的红色预警,可你要是真去云南文山转一圈,会发现田埂上晾晒的三七比去年还多,有个跑货运的老司机透露,光是今年春天,他就往边境线运了二十多车"滞销"药材,收货地址全是东南亚某国保税区。
更离谱的是价格曲线,当归从每公斤30元飙到280元,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,药商老王掏出手机给我看聊天记录:"上周还有货,今天就说仓库进水全毁了。"他指着屏幕上那个哭脸表情包苦笑:"演戏演全套,连仓库监控都拍了水淹的画面。"
产业链上的生死局
在河北安国药材市场,凌晨三点的装卸区最热闹,戴着鸭舌帽的掮客们围着叉车吞云吐雾,叉车叉槽里码着的纸箱印着"虫草"字样,但懂行的都知道,里面八成是亚香棒虫草,这种用模具压制的假虫草,成本只要真品的十分之一。
医院药房的小赵偷偷说过件事儿:去年冬天急诊科收治了个吃附子中毒的病人,查进货单发现,那批附子在天地网显示"道地产区直采",实际却是四川某个小作坊用胆巴泡过的劣质品。"现在医生开药都得先查流通记录,跟做贼似的。"她边说边把电脑屏幕转过来,上面密密麻麻的物流单号看得人眼晕。
破局之路在何方
其实行内人心知肚明,真正的好药材都在老药农手里,就像浙江磐安的浙贝母,七十岁的陈大爷守着两亩地,坚持用草木灰防虫,他的贝母个头虽小,但煎药时浮在水面的那层金沫,是机器烘干的药材学不来的,可惜这样的良心货,在流量至上的平台上根本拼不过那些"网红药材"。
最近听说天地网要搞区块链溯源,可老李头嗤之以鼻:"十年前就说要建追溯系统,结果呢?该烧的药照样烧,该造假的还在造。"他指了指墙上挂着的营业执照,"咱们小本生意就怕折腾,只求能踏踏实实卖真货就行。"
夜幕降临时,药材市场的霓虹灯牌次第亮起,装卸工把贴着"精品"标签的纸箱搬上货车,车尾灯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红痕,不知道这车货里有没有被"烧"过的药材,也不知道明天手机上又会跳出哪个品种的"绝收通告",反正老李头的旱烟袋,依旧在店门口明明灭灭,就像中药行业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规矩,总在烟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