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路边野草拔一把,回家煮水治感冒"——这话说的可能就是香薷,作为中医里有名的"夏月麻黄",这味药草既能解表发汗,又能利水消肿,但市面上鱼龙混杂,不少不良商家用假香薷以次充好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真正的香薷到底长啥样!
认准正品四大特征
去年跟着老药师上山采药时,他指着岩缝里的一丛草说:"瞧见没?这才是正儿八经的香薷。"仔细端详发现,正宗江香薷(石香薷)的茎呈四棱形,像是被模具压出来的四方柱,表面还有灰棕色的细绒毛,叶子对生,边缘带着锯齿,凑近闻有股浓烈的薄荷混着樟脑的香气,揉碎后香味更明显。
老辈人常说"七月半,香薷完",这时候正是采收旺季,刚采下的鲜货拿在手里沉甸甸的,晒干后断面会露出白色的髓心,有次在药房见到染色的假货,泡水后汤色浑浊,正品却是清澈的淡黄色,这差别可瞒不住老中医的眼睛。
五招识破常见伪品
前阵子帮邻居王婶鉴定她买的"香薷",结果发现是藿香冒充的,其实区分不难:真香薷的穗状花序轮伞排列,像微型扫帚;而藿香的花序是顶生的圆筒状,更简单的办法是搓揉叶片,真品香气冲鼻,假货顶多带点青草味。
最坑人的要数华北香薷冒充江香薷,两者长相相似,但华北种的茎更细,叶面毛少,断口处木质部呈黄色,记得上次在药材市场,老板偷偷透露:"外地来的便宜货都是掺了这两种......"
火眼金睛辨细节
真正懂行的都会看这三个地方:一是看根须,野生香薷主根明显,须根多且细;种植货根系短粗,二是察叶背,放大镜下能看到灰白色腺鳞,像撒了层薄霜,三是试浸泡,真品入水后漂浮的多,假货往往沉沉地坠底。
有次遇见个药贩子吹嘘他的香薷"香气扑鼻",拿起来一捏全碎成渣,老师傅说过,好香薷应该脆而不折,揉不断但能碾碎,现在想想,那些故意喷香精增重的假货,揉起来反而黏手。
产地门道藏玄机
江西、河南产的江香薷最地道,当地老药农教了个诀窍:正宗货叶片背面有条紫红色中脉,我在药店见过标注"川香薷"的,其实是同科不同种,功效差着十万八千里。
最近流行网购中药材,有次收到的包裹里香薷带着怪味,后来才知是运输途中受潮发霉,奸商拿硫磺熏过,大家记住,自然晒干的香薷只有清香,但凡有刺鼻味千万别买。
实战鉴别小妙招
上个月陪老妈去中医院抓药,药师教我个土方法:新鲜香薷擦在皮肤上,会有清凉感但不刺激,有回在早市见老大娘卖"自种香薷",掐段茎秆断面立马渗出白汁,这就是真货的标志。
最保险的是尝味道,真香薷微辛带凉,嚼着有点辣舌头,不过可别真吃多了,含着舌尖尝一小口就行,有次好奇尝了假的,那股苦涩劲至今难忘!
如今市场上打着"野生香薷"旗号的特别多,价格比普通货贵三倍,其实真野生货产量极少,叶片大小不一,茎杆粗细不均,反倒是那些整齐划一的所谓"野生"更可疑,建议大家尽量去老字号药店购买,别贪便宜吃大亏。
说到底,鉴别中药就像相马,得多看多摸多闻,下次遇到香薷,记得看看它是不是"方茎对叶带紫筋,揉碎清香透肺肝",毕竟这关系着药效,更关乎健康,咱们可得多留个心眼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