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哎你这脸上痘痘又冒出来了,昨晚上又偷喝酒了吧?"老中医王大夫瞥了我一眼,从抽屉里抓出一把淡紫色的花骨朵,"拿葛花泡茶喝,比啥祛痘膏都管用。"我捏着这几片皱巴巴的小花,怎么也没想到这不起眼的东西竟是传承千年的中药宝贝。
要说葛花的来历,那可真是藏在深山人未识,记得去年回老家爬山,在溪边乱石缝里见过野生葛藤,当时只觉得藤蔓缠得霸气,却不知它开的花竟是良药,后来查资料才晓得,这葛藤全身都是宝,根能入药叫葛根,花蕾就是今天说的葛花,连叶子都能外敷消炎,不过要论药用价值,还得数这未完全绽放的花骨朵最金贵。
说起来咱们老祖宗早就摸透了葛花的脾气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写得明白:"葛花气味甘平,主治消酒毒、治肠风下血。"别看就两句话,里面门道多着呢,我特意问过中医院的老药师,人家说这花采集讲究时辰,非得赶在含苞待放时摘,晒干后还要挑出杂质,真正能用的也就三成左右,现在市面上便宜的葛花茶,多半掺了别的花瓣,正宗的野生葛花泡出来应该是淡黄色,闻着带点豆香。
前阵子闺蜜聚会,玲子喝多了吐得昏天黑地,我突然想起王大夫的话,赶紧煮了壶葛花蜂蜜水,看着黄澄澄的液体顺着玻璃杯壁流下来,飘着几颗枸杞,玲子嫌丑不肯喝,架不住我们轮番劝,她憋着气灌下去半杯,结果半小时后真就清醒了,第二天还说胃里舒服得很,这才信了古人说的"千杯不醉葛藤花"不是吹牛。
不过要我说,葛花最神的是调理肠胃,现代人十个有九个脾胃虚,我自个儿就是典型例子,自从跟着王大夫方子每天用葛花配陈皮泡水,那些胀气打嗝的毛病渐渐少了,上个月体检还发现血脂降了不少,看来古籍里写的"升阳生津"真不是唬人的,当然具体怎么用大有学问,像我这种寒性体质就得搭着生姜,要是热底子的人反而要加菊花,这里面的讲究够写本书。
最近逛菜市场发现新花样,卖调料的摊位居然有卖葛花粉,摊主拍胸脯保证纯野生,二十块钱一大包,我买回去做了次实验,蒸鱼的时候撒一点,清香扑鼻不带药味;烙饼掺两勺,面香里透着隐约的甜,最绝的是炖猪肚汤,丢进去一小撮,汤头瞬间变得清澈不油腻,不过王大夫提醒说市售的粉未必真材实料,正经入药还得选原花。
说到底这葛花就像邻家姑娘,不争不抢却浑身是宝,它能解酒护肝是真本事,能调肠胃不撒谎,关键还不贵,但千万别以为可以当饭吃,上次我贪嘴喝了三天浓葛花茶,结果拉肚子拉得腿软——好东西也得适量,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,要是您也对这紫莹莹的小花儿感兴趣,不妨去正规药店称二两,说不定从此就多了个养生小秘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