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冒遇上便秘?老中医教你三招化解堵局

一归堂 2025-04-30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喷嚏声就没断过,小王昨天裹着羽绒服上班,今天就穿着短袖喊热,结果晚上直接发朋友圈:"人生第一次体验'冰火两重天',白天流鼻涕晚上憋大招..."配图是卫生间里没冲的马桶,这场景是不是特别眼熟?明明感冒了该拉肚子才对,怎么反而便秘了呢?

感冒便秘的"冤家路窄" 其实这种组合在中医眼里不算稀奇,上个月隔壁陈姐感冒后硬扛着不吃药,结果三天没上厕所急得直跺脚,中医说这是外寒里热在作怪,就像把冰块塞进保温瓶,外面凉飕飕,里面却闷得冒汗,感冒时身体受寒,本能地想要缩紧毛孔保暖,结果体内热气出不去,全堵在肠胃里,加上生病时喝水少、活动量下降,肠道自然就罢工了。

千年古方治"堵"有绝招 别急着吃香蕉喝酸奶,咱们祖宗留下的药箱里可有大智慧,老坐堂的李大夫最常开的方子叫防风通圣散,听着像武侠小说里的毒药,其实是解表通便的经典搭配,防风负责把体表的寒气赶走,大黄悄悄疏通肠道,配上薄荷、荆芥这些"清洁工",既能退烧又能通便,关键还不伤正气。

要是嫌熬药麻烦,药店里能买到中成药胶囊,记得看成分表,含有防风、大黄、芒硝这三剑客的才是正宗配方,不过孕妇和体质虚寒的人要慎用,毕竟大黄性寒,好比用冷水浇烤炉,得掌握好火候。

厨房里的中药急救箱 真正管用的偏方往往藏在柴米油盐里,张奶奶的秘方是用蜂蜜兑温水,早晚各一大口,蜂蜜就像肠道润滑剂,特别适合感冒后嗓子疼的,要是家里有杏仁粉更好,开水冲泡后撒点陈皮丝,酸酸甜甜还能润肺通气。

我最服气的是单位食堂阿姨的土方法:白萝卜切片煮汤,出锅前淋两勺香油,看着清汤寡水,实则暗藏玄机——萝卜籽本就能消食导滞,配上润肠的香油,比开塞露温和多了,上次行政小刘连喝两天,终于结束厕所马拉松。

穴位按摩胜过开塞露 药物再灵也不如自己动手来得快,每天早晚揉揉天枢穴,就在肚脐旁开两寸的位置,用指腹画圈按揉,力度像捏橡皮泥似的,这个穴位是大肠经的开关,按到位能明显听到肠鸣音,配合敲打带脉(双手叉腰,肋骨下方软肉处),上下来回50次,相当于给肠道做广播体操。

有个快递小哥教我个野法子:用手掌根部从胸口往下推到小腹,重复30遍,原理类似疏通下水道,靠外力推动宿便下行,不过要提醒各位,按摩前最好抹点润肤乳,不然皮肤摩擦发红可比便秘难受多了。

防患于未然的生活智慧 说到底,治病不如防病,每次流感季我都备着两样法宝:一是罗汉果泡的水,既能润喉又能清热;二是炒过的决明子茶,比普通菊花茶多了层护肝明目的功效,这两个轮流喝,基本能做到感冒不上火,上火不便秘。

饮食上要记住"三多两少":多吃绿叶菜补充膳食纤维,多喝温水软化便便,多走动促进肠蠕动;少吃辛辣以免加重内热,少吃补品防止火上浇油,特别是年轻人爱吃的火锅烧烤,感冒期间绝对要拉进黑名单。
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:连续三天不排便千万别硬扛,去年健身房教练小赵就是不好意思就医,结果引发痔疮出血,现在社区医院都有中医科,花二十块钱挂号费,让老师傅把个脉开个方,总比在网上瞎查偏方强,毕竟每个人的体质就像指纹,别人灵验的方子未必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