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整理药箱翻出包陈皮,突然想起老中医说的"万物皆药",咱们天天踩着宝却不知道,路边野草可能藏着千年药方,今天就带大家看看中药里那些神奇的植物部位,看完你会发现整个中药柜都在对你眨眼!
【根茎篇:埋在土里的救命丹】 要说中药界的流量担当,非人参莫属,但你知道吗?我们追捧的"参须"其实是它的根须,真正入药的是主根,就像挖红薯要挑主根,人参主根含的皂苷才是补气关键,不过现在野山参少,园参当道,挑时候要选主根粗壮、须毛多的,炖汤时记得去掉芦头(根部突起)。
跟人参同属"根族明星"的还有甘草,这味被称为"国老"的药材,用的是根和根茎,小时候咳嗽喝的甘草口服液,就是用它镇咳祛痰,有意思的是,甘草生长越久药效越强,就像存钱罐越攒越满,但采收讲究"春采根、秋采茎",老药工都知道这个门道。
【枝干篇:木头疙瘩藏玄机】 别小看路边歪脖子树,桂枝就是桂树的嫩枝,感冒喝的桂枝汤,靠的就是它发汗解肌,不过要选表面有细纵纹的,摸起来带绒毛的才地道,老中医开方常叮嘱"去皮用",因为桂树皮(肉桂)才是温阳散寒的主角。
说到树皮就不得不提杜仲,这味补腰肾的药材要用十年以上树龄的树皮,剥的时候还有讲究——趁新鲜削去表皮留韧皮,就像剥橘子只取橘络,现在有些不良商家用杜仲叶冒充,记住正宗杜仲断面有银白色胶丝,就像拉开的棉花糖丝。
【花草篇:绽放的灵丹妙药】 荷花全身都是宝,但药用最多的是荷叶,夏天煮荷叶粥消暑,关键在选7月采摘的,这时候荷叶又大又完整,晒干后揉不碎才算上品,不过荷叶性凉,体寒的人要像吃西瓜一样适量。
菊花入药分黄菊、白菊、野菊,但都用头状花序,杭白菊泡茶清肝明目,野菊花外洗治湿疹,记得花瓣要完整,散落的就像碎玉不值钱,有个小窍门:买菊花捏着梗抖两下,不掉花瓣的才是好货。
【果实种子:小身材大能量】 枸杞的"套路"最深!药店里红艳艳的枸杞大多是宁夏产,但传统认为暗红色的更佳,关键是要连蒂把,因为蒂把含甜菜碱,扔掉就少了护眼功效,不过硫磺熏过的枸杞颜色妖艳,买时搓搓手心,染过色的会掉色。
决明子这小黑胖子是肠燥便秘者的救星,但它的"眼睛"(种皮)才是精华,炒过后香气透出来,泡水喝要捣碎,不然像铁蛋似的泡不开,注意气虚便溏的人要远离,别让通便变泄洪。
【特别篇:动物也蹭植物药】 说个冷知识:蝉蜕其实是知了猴的壳,但这味药属于"动物药"还是"植物药"?严格来说算动物附属物,不过采集时要连树枝一起剪,就像摘果子带把儿,小儿夜啼用蝉蜕煮水,那股草木香里带着点虫腥味,效果却神奇。
写到这里突然想起,小区绿化带的蒲公英正开着黄花,这随处可见的小草,根能消炎、叶可清热、种子治乳痈,简直就是中药界的瑞士军刀,不过别乱采,打农药的、污染区的碰不得,毕竟中药讲的是"道地"二字。
最后唠叨一句:这些中药看着眼熟,但真要治病还得听医生的,就像炒菜放调料,剂量差之毫厘效果千里,下次逛中药房,不妨细细看看每味药的"身份证",那些根茎花果里,藏着五千年的草木智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