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整理爷爷的中药柜时,翻出个泛黄的笔记本,上面歪歪扭扭写着"百七"二字,这俩字勾起了我的好奇心,毕竟在城里药店转悠这么多年,还真没听说过这味药,直到看见柜子角落里躺着的晒得发皱的块根,才想起这是去年爷爷从山里挖回来的"宝贝"。
老祖宗留下的宝贝 要说这"百七",可是咱们祖辈传下来的智慧结晶,它学名叫三七,但在老家山沟里,老一辈都管它叫"金不换",为啥这么金贵?听爷爷讲,当年他跟着赤脚医生上山采药,为了挖棵像样的三七,得在陡峭的山坡上趴半天,现在想想,那些年爷爷每次进山前都要祭山神,还真不是迷信——野生三七本就生长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云贵高原,稍微平整点的地块早被先人采完了。
百七的神奇功效 别看这丑家伙表皮皱巴巴的,切开断面却细腻得跟萝卜糕似的,村里人都知道,跌打损伤时捣碎敷伤口,消肿止痛比云南白药还管用,隔壁王婶去年摔断腿,天天用纱布裹着三七粉,现在走路比年轻人还利索,更绝的是它的双向调节功能,高血压患者拿它泡水喝能降压,体虚贫血的用来炖鸡汤又能补气血,活脱脱个天然调理师。
厨房里的养生经 在咱们山里人家,百七可不是摆着看的,开春时母鸡开始抱窝,娘总会切几片三七根和鸡油同煎,那香味能飘半条巷,坐月子的嫂子们更离不开它,配上红枣枸杞炖汤,喝得脸色比桃花还艳,最绝的是腊八节做的三七酒,埋到菜园子地下,过年挖出来时琥珀色的液体泡着人参果,给老爷子滋滋补比啥保健品都强。
真假百七辨分明 市面上鱼龙混杂的假货可不少,正宗的三七表皮带着自然的土黄色,断面有明显菊花心纹路,那些白得发亮的多半是用硫磺熏过的,闻着还有股刺鼻味,去年我在景区买的"特级三七",回家泡水发现浮着层油花,原来掺了淀粉增重,记住口诀:"铜皮铁骨狮子头",形状饱满带瘤疤的才是好货。
新时代的养生密码 现在连城里咖啡馆都流行卖三七美式,可见这味古药焕发了新生,科研发现它含有的皂苷成分比人参还丰富,美容养颜效果堪比燕窝,不过要提醒各位看官,这玩意儿虽好却不能贪嘴,有次我感冒硬是要喝三七茶"排毒",结果半夜流鼻血差点吓坏室友,孕妇和经期女性更要躲远点,它的活血功效太猛。
深山里的致富经 去年回老家发现个新鲜事,村头二狗家把玉米地改种三七,亩产收益翻了十倍,他们搞的有机种植特别讲究,仿野生环境搭遮阳网,连浇水都要用山泉水,最绝的是电商直播,看着主播把三七须根泡在矿泉水瓶里展示,下单量蹭蹭往上涨,不过爷爷总念叨,机器烘干的终究不如自然晒干的药效醇厚。
传承千年的智慧 翻县志才知道,三七入药早在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就有记载,古人用它治箭伤止血,如今成了现代人的养生新宠,每次看见药店橱窗里码得整整齐齐的三七粉,就想起爷爷蹲在灶台前烘药材的身影,这味穿越千年的山野之宝,承载的不只是治病救人的本事,更是咱们中国人"天人合一"的养生哲学。
后记:最近迷上了用三七粉做面膜,混合蜂蜜敷完脸润得能掐出水,不过要提醒各位,再好的药材也得对症用,就像爷爷常说的:"百七虽好,过犹不及",养生这事还得慢慢来,下次进山采药,我一定要跟着爷爷好好学辨认真正的野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