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朋友都被"便溏"困扰过,早上急匆匆冲进厕所,马桶里的"成果"软趴趴不成形状,擦屁股总感觉擦不干净,这种时候去药店买药,十有八九会推荐蒙脱石散,其实咱们老祖宗的药箱里,藏着不少调理便溏的好方子,今天咱们就唠唠那些能治便溏的中药,不过先得搞清楚自己是哪种类型的便溏。
先分清楚你是哪种"拉稀" 便溏可不是简单的拉肚子,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如果是吃坏肚子急性腹泻,那确实该吃蒙脱石,但要是长期反复出现以下情况,就得对症找中药了:
- 早起必须上厕所,大便不成形像泥巴
- 吃点凉的就肚子疼马上跑厕所
- 明明没吃多少却总放臭屁
- 擦屁股总要用半卷纸还擦不净
脾虚型便溏最常见,5味药帮你守住"粮仓" 这类人最多见,特别是久坐办公室的白领,典型症状是稍微多吃点就腹胀,大便沾马桶冲不干净,这时候需要给脾胃加点动力:
-
白术——健脾界的老黄牛 这个像生姜的药材最能补脾气,熬粥时放5克切片,连着喝一周,你会发现马桶终于不用刷两遍了,注意要选炒白术,生白术反而容易拉肚子。
-
山药——脾胃的贴身保镖 新鲜山药切段煮汤最养人,超市买的干山药片煮水时记得提前浸泡,有人喝山药水排气增多是好现象,说明肠胃开始干活了。
-
莲子——止泻还能安心神 带芯莲子煮粥能双向调节,便秘的人吃多了会通便,便溏的人吃刚好收敛,建议选磨皮莲子,红莲子药效更强些。
-
芡实——肠道的吸水海绵 广东人爱煲的猪肚芡实汤大有深意,这味药能把稀便中的水分吸走,记住要敲碎硬壳,里面的籽才是宝贝。
-
茯苓——祛湿健脾双料冠军 很多祛湿茶里都有它,便溏伴随舌苔厚腻的人最适合,药店买的那种白色小块块,煮水当茶喝比饮料健康多了。
湿气重引起的便溏,3味猛药来救场 这类人往往舌头边缘有齿痕,大便黏得像沥青,光健脾还不够,得给身体"除湿":
-
苍术——燥湿界的推土机 味道像柴火的药材,能快速吸干肠道多余水分,不过性子烈,一般搭配陈皮一起用,各抓5克煮水,喝两天停一天。
-
砂仁——芳香化湿的调味剂 炖肉时加几个砂仁,既能去腥还能顺气,便溏伴随口臭的人,含两颗砂仁在嘴里慢慢嚼,效果立竿见影。
-
藿香——暑湿天的神救援 夏天贪凉喝冷饮闹肚子,抓一把藿香泡开水,新鲜的藿香叶揉碎了敷肚脐,对付急性水泻特别灵。
肾阳虚导致的五更泻,2味药温补命门火 有些中老年朋友天不亮就腹痛腹泻,这是命门火衰的特征:
-
补骨脂——点燃肾阳的小火炬 盐炒补骨脂捣碎冲水,专治黎明时分的尴尬,注意晚上别喝太多,不然夜里频繁起夜更受罪。
-
肉豆蔻——固住肠子的闸门 炒菜用的香料也是良药,煨肉时加半个肉豆蔻,对长期晨泻有奇效,但阴虚火旺的人要少用,容易上火。
特殊人群用药有讲究 孕妇便溏可以试试炒薏米煮水,哺乳期妈妈用焦山楂泡茶最安全,小孩子积食腹泻,焦三仙(焦山楂、焦麦芽、焦神曲)各5克煮水比益生菌管用。
吃药不如调习惯 光靠吃药就像给破轮胎打气,漏气的习惯不改迟早复发,记牢这几个窍门:
- 早餐必须吃热乎的,小米粥最养胃
- 水果要饭后吃,寒性水果煮熟再入口
- 每天晚上搓热掌心捂肚脐,正转36圈反转24圈
- 避开芋头、年糕这些难消化的"隐形杀手"
最后提醒一句,中药调理贵在坚持,便溏超过两周不见好,或者出现黑便、血便,千万别硬扛,赶紧去医院查肠镜,毕竟咱们聊的是调理,不是治病,平时备点参苓白术丸在家,比乱吃抗生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