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红吃草"究竟是何方神圣?
最近总有网友在后台问:"红吃草是啥中药?"其实这名字八成是民间叫法,正经药典里多称"红芪",就像土豆在西北叫"洋芋",番茄在江浙唤作"西红柿",中药材的别名往往带着浓浓的地域特色,不过咱得说清楚,"红吃草"这名字听着像能解馋,实则是个补气养血的宝贝,可别真当零食啃了!
从马厩到药房的逆袭之路
要说红芪的来历,还得从陇西老农的故事讲起,相传古代有位赶马人,常年奔波在外得了肺痨,咳嗽不止,有次马匹受伤,他采来山间一种红杆植物给马敷伤,顺手煮汤喝了几日,竟发现自己咳血症状减轻了,后来经医家研究,这种茎秆发红、根部粗壮的野草,正是《本草纲目》记载的"黄芪"变种——红芪。
老辈人常说"常喝黄芪汤,防病保健康",但普通黄芪偏温燥,红芪却多了份甘润,您细看它切片后的纹路,是不是像极了树轮?这可是鉴别真伪的关键——正宗陇红芪断面有明显菊花心,泡水后汤色金黄透亮,入口微甜带豆香。
厨房里的百搭养生高手
别看红芪听着高大上,其实早就融入咱们的日常饮食,甘肃定西的老太太炖鸡汤时,总爱丢几片红芪进去,说是"气血双补",您要是熬夜后脸色蜡黄,不妨试试红枣红芪茶:红芪15克、红枣5颗掰开,开水焖泡20分钟,连喝三天准能找回好气色。
更妙的是它和肉类的搭配,红芪炖羊肉可是西北待客硬菜,做法简单:羊肉切块焯水,加红芪10克、当归5克、生姜3片,小火慢炖两小时,这道药膳既能驱寒暖胃,又能缓解腰膝酸软,特别适合秋冬进补。
这些使用禁忌要注意
虽说红芪是"平民人参",但服用也有讲究,舌苔厚腻、感冒发烧期间千万别碰,不然就像火上浇油,孕妇更要慎之又慎,当年李时珍就特意在《本草纲目》标注"妊娠勿用",最保险的吃法是咨询中医师,根据体质配伍其他药材。
市面上红芪价格悬殊,懂行人专挑陇西产的"红芪王",挑选时记住三个诀窍:表皮淡红带皱纹,折断时脆生生响一声,嚼着有甜味不扎嘴,要是买到发黑发霉的,赶紧扔了吧!
现代研究里的神奇发现
别以为老祖宗的东西过时了,现代医学研究发现,红芪含有的毛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