扎根草原的绿色银行,探访内蒙古赤峰中药材种苗合作社的致富密码

一归堂 2025-05-01 科普健康 1609 0
A⁺AA⁻

"老张,你们这黄芪苗真带劲!"清晨七点的赤峰市松山区,我蹲在田间捏着粗壮的种苗,沾着露水的泥土顺着指缝滑落,眼前这片坡地上,成捆的黄芩苗正等着装车运往河北,合作社负责人张铁柱擦着额头的汗珠笑道:"这都是咱草原阳光喂出来的壮实娃!"

从荒坡地到"聚宝盆" 谁曾想,五年前这里还是碎石遍布的撂荒地,2018年春天,在药材市场摸爬滚打二十年的张铁柱带着37户村民,扛着铁锹走进了这片"鸡肋"山坡。"当时都说我们是傻子,种庄稼都费劲的地儿搞药材?"村民王大娘回忆道,可如今站在山梁上望去,黄芩、防风、苍术织就的绿毯一直铺到天际线,风过时泛起层层药香。

合作社的秘诀藏在土壤里,我抓起把泛着油亮的黑土,张铁柱指着远处发酵池说:"咱们用牛羊粪和秸秆闷出的有机肥,比化肥多花三倍功夫,但种苗抗病力强着呢!"说着掰断株苗,乳白色的汁液瞬间渗出,"瞧这断面,胶质足得很,药厂抢着收。"

"土法子"里的科技经 在育苗大棚里,65岁的老赵头正给种苗"体检",他掏出放大镜对着叶片仔细端详,突然咧嘴笑:"瞧瞧这绒毛密度,湿度正合适!"别小看这些土经验,合作社专门和中国农科院专家结成对子,老赵的手机里存着上百条技术指导语音。

最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的"阴阳棚",西侧大棚顶上遮着遮阳网,东侧却亮堂堂,技术员小刘揭开谜底:"上午东边阳光温和,下午西边防晒,这样炼苗抗逆性强。"说着递来温度计,棚内恒定在22℃,去年他们育出的黄芩苗成活率高达93%,比传统方式提升近两成。

草原上的"链式反应" 装车现场热闹非凡,山东药商老李边验货边竖大拇指:"这批次根长均匀,芦头短,正是我们想要的。"合作社的分级标准堪比选美比赛,种苗按长度、粗细、色泽分成六级,优质品每斤多卖2块钱,去年光种苗销售额就突破800万,带着周边132户平均增收4万元。

更绝的是他们的"循环链",制药厂下脚料变成有机肥原料,剪下的枝叶晒干卖给养殖场,连运输种苗的包装箱都是村里木匠用秸秆板做的,张铁柱算过一笔账:"每亩地多花500元成本,但种苗溢价能赚回2000元。"

北纬42度的"中药芯" 在实验室里,摆着各种检测仪器,质检员小杨正在记录数据:"我们的黄芩苷含量稳定在14%以上,比国标高出2个点。"玻璃罐里泡着的药材样本,像琥珀般透着诱人的金黄,这些数据成了合作社的"通行证",产品直供同仁堂、片仔癀等知名企业。

夕阳西下,装载种苗的货车驶向远方,张铁柱望着车尾扬起的尘土,摸着新栽的芍药苗说:"等明年这时候,这些小苗就能长成拳头粗的药材。"山风掠过草甸,摇碎满坡绿浪,恍惚间仿佛看见无数个"绿色银行"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