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阵子闺蜜家二宝出生第三天就查出黄疸值偏高,看着小家伙浑身发黄的模样真让人揪心,跑了好几趟医院照蓝光,娃哭得撕心裂肺,后来老中医给开了个中药方子,没想到三天就见效了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年长辈们传下来的"退黄法宝",都是实打实的干货!
黄疸宝宝的家庭常备中药
-
茵陈——退黄界的扛把子 这个长得毛茸茸的蒿草绝对是退黄首选,我们老家管它叫"白蒿",新鲜茵陈煮水洗澡特别管用,记得要用开水焯一遍再煮,每周给宝宝泡两三次,要是嫌麻烦,药店买的干茵陈一样能用,不过得提前浸泡半小时。
-
栀子+大黄=黄金搭档 这俩搭配起来真是绝了!栀子清三焦之火,大黄通便排毒,我家表姐当时就是用这两味药煎汤,拿棉签蘸着抹在宝宝嘴边,不过大黄性寒,新生儿用量千万要控制好,一般3克就够了。
-
黄芩的妙用 别小看这味苦口的中药,对付病理性黄疸特别在行,有个宝妈群里认识的朋友,她家宝宝是母乳性黄疸,用黄芩煮水擦身配合停母乳三天,黄疸值从18降到了9,不过黄芩容易伤胃,得稀释到淡黄色再用。
厨房里的退黄药膳
-
鲫鱼薏米汤 月子里喝这个汤最合适不过,鲜活鲫鱼收拾干净,加一把炒过的薏米,小火慢炖到奶白色,既能下奶又能利湿退黄,关键还不苦,隔壁王婶说她当年靠这个汤,娃的黄疸半个月就消干净了。
-
玉米须煮水 每次买玉米都把须须留着晒干,这可是现成的退黄茶,抓一大把煮开后转小火焖10分钟,晾温了当水喝,特别是混合喂养的宝宝,每天喂两次,消黄速度肉眼可见。
-
冬瓜皮粥 老南瓜去皮切块,加粳米熬成粥,出锅前撒点冬瓜糖,这法子特别适合夏天生的宝宝,清热解暑还退黄,注意一定要用老南瓜,青皮南瓜效果差远了。
祖辈传下来的小偏方
-
鸡蛋滚黄法 拿煮熟的鸡蛋剥壳,趁热在宝宝身上滚动,从额头开始往下滚,重点照顾胸口和手脚心,这个方法虽然不能直接退黄,但能促进血液循环,很多老人都说"滚完鸡蛋黄,宝宝睡得香"。
-
艾叶水泡澡 端午节剩的艾草别扔!抓一把煮水放凉到37度左右,给宝宝泡澡特别舒服,艾叶温经散寒,泡完皮肤透红透红的,黄疸看起来都会轻几分,不过要注意避开眼睛和私处。
避坑指南划重点
-
别乱信"独家秘方" 去年小区里有个妈妈听信偏方,给孩子灌犀角粉,结果导致严重腹泻脱水,所有中药都要先问过医生,特别是早产儿和敏感体质宝宝。
-
光照疗法不是万能的 很多家长觉得晒太阳就能退黄,其实紫外线指数不够根本没用,上午十点前的柔光最合适,但要注意保暖别着凉,每次晒15分钟就得歇会儿。
-
母乳性黄疸要区别对待 如果是吃母乳引起的轻微黄疸,可以试试停母乳24小时观察,但千万别突然断奶,可以挤出来用瓶喂,同时喂点茵陈水过渡。
真实案例说真相 同事家双胞胎女儿出生第五天黄疸值飙到16,医生建议住院照蓝光,她婆婆连夜跑去中医院抓了茵陈、茯苓、郁金三味药,煎好放在奶瓶里少量多次喂,配合每天两次日光浴,三天后复查降到9,医生说可以回家观察,现在两个小姑娘白白胖胖的,比同龄宝宝还水灵。
最后唠叨一句:中药退黄讲究辨证施治,每个宝宝的体质不同,发现黄疸别慌,先测数值再决定方案,轻度的在家护理,严重的及时就医,记住咱们的老祖宗留下的智慧,但更要相信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,双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