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年轻人说"朋克养生",保温杯里泡枸杞算是基础款,其实真正的养生高手早把秘诀藏在了五谷杂粮里——那些天天见面的小米、糙米、薏仁,个个都是中医眼里的宝贝,今天就带大家揭开这些"谷药"的神秘面纱,看看咱们祖辈传下来的食疗智慧有多超前。
【薏苡仁:湿气重的救星】 南方回南天时墙上淌水,北方雨季闷得能拧出水,这时候厨房里那袋红薏米就该登场了,别小看这粒粒饱满的小家伙,《本草纲目》里可是把它列为上品,早上抓一把和赤小豆煮粥,看着锅里红豆开花的过程特别治愈,喝上一碗整个人都清爽了,水肿型体质的朋友尤其适合,不过孕妇要绕道走,它滑胎的威力堪比藏红花。
【稻芽:吃撑了的温柔解药】 记得小时候积食不消化,奶奶总会炒一大碗焦香的稻芽,金黄的稻芽在锅里噼啪作响,晾凉后当零嘴嚼,淡淡的米香里带着焦糖味,这可不是普通零食,人家正儿八经写着《饮膳正要》的处方签呢,现在药店卖的多是炒制过的,直接泡水喝就能缓解饭后腹胀,比健胃消食片温和多了。
【粟米:脾胃虚弱者的黄金粥】 山西婆婆熬的小米油堪称液体黄金,新生儿腹泻时喂两勺准好,这不起眼的金黄色颗粒其实是五谷里的补肾高手,熬出的米油能养胃气,体虚的人早上喝碗小米南瓜粥,比喝蛋白粉实在多了,不过小米性寒,建议加几颗红枣中和,就像给热汤锅加了个缓冲垫。
【浮小麦:失眠人的天然安眠药】 药房里灰扑扑的浮小麦,其实是收割时飘在水面的瘪麦子,别嫌弃人家长得丑,对付自汗盗汗有绝招,抓一把和大枣甘草煮水,睡前半小时喝下,第二天床单终于不用每天洗了,现代研究发现它含天然镇静成分,比数羊靠谱多了,关键是不伤肝。
【荞麦:三高人群的救命粮】 陕西老乡家的荞麦枕头确实管用,但这黑黢黢的小家伙更大的本事在餐桌上,苦荞茶刮油效果一流,饭后来一杯比吃减肥药舒服,糖尿病人最适合吃荞麦面,升糖指数比白面条低一半还多,不过荞麦性寒,冬天煮时候记得搭点羊肉平衡属性,就像给冰可乐加了层毛毯。
【谷精草:眼睛疲劳的天然眼药水】 电脑族办公桌上的绿色植物该换换了,谷精草才是真正的护眼神器,这种长在稻田边的野草,晒干后煮水熏眼特别舒坦,程序员们码字累了,用纱布蘸温药液敷眼皮,清凉感从眉心直冲百会穴,小孩假性近视也能用,当然要避开直接接触眼球,毕竟不是滴眼液。
【麦芽:积奶妈妈的通乳开关】 哺乳期堵奶的痛只有当妈的知道,这时候麦芽就是及时雨,不过要分清楚生麦芽和炒麦芽,前者消食开胃,后者回乳消胀,产后一周内喝麦芽山楂水,既能帮助子宫恢复又不伤正气,就像家里请了个隐形月嫂,关键还没副作用。
【高粱米:拉肚子的肠道清道夫】 东北粘豆包用的红高粱可不只是粗粮,人家还是治痢疾的单方验药,小孩子吃坏肚子,煮碗高粱石榴皮水,酸甜口感比黄连素容易入口,慢性肠炎患者更适合长期喝高粱小米粥,慢慢把肠粘膜养厚实,就像给生锈的门轴抹机油。
【黍米:产妇房里的补血圣品】 黄澄澄的糜子米看着不起眼,却是坐月子的标配,古代宫廷御膳房都用它给娘娘们补身子,熬出来的米油能补中益气,现在超市难觅踪影,得去农贸市场找老农买,配上红糖鸡蛋,比阿胶糕接地气多了,特别适合产后气血两虚的新妈妈。
【黑芝麻:头发稀疏的天然染发剂】 虽然严格来说不算谷物,但作为五谷的最佳CP必须提一嘴,九蒸九晒的炮制方法听着玄乎,其实就是反复晒干蒸熟,这样处理过的芝麻营养成分全释放,每天嚼半勺,三个月后你会发现白发根梢开始变黑,不过油性发质要少吃,免得变成油头少年。
这些藏在米缸里的中药,可比保健品实在多了,下次煮饭不妨抓把药材扔进去,让药香混着米香飘满厨房,老祖宗留下的食疗智慧,可比网红产品经得起考验,毕竟咱们吃了五千年都没吃错,这才是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