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在深山里的甲鱼富翁,一个中药养殖户的十年翻身仗

一归堂 2025-05-01 科普健康 1605 0
A⁺AA⁻

"老王,你这池子里的鳖又扑腾啦?"村会计骑着二八自行车经过院墙外,车铃铛声惊起竹篱笆上晒太阳的金钱龟,王德顺蹲在青石池边,粗糙的手指正捻着晒干的金银花往饲料里拌,闻言抬头笑出满脸褶子:"李会计,这可不是普通鳖,这是给同仁堂供药的中华草龟。"

十年前王德顺还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,那年他四十出头,在浙江打工时落下尘肺病,回川北老家养病,他家祖传的《本草纲目》被翻得卷了边,某天突然指着"鳖甲"条目拍大腿:"咱们后山的野黄芩、鱼腥草漫山都是,要是能仿野生养中药龟......"

说干就干,他抵押了老屋借来三万块,在半山腰挖出七个梯形池,头两年净交学费,买的台湾龟苗水土不服,请的"专家"带来激素饲料,眼看着三百只小龟集体腐甲,最惨的时候,他揣着两个红薯蹲在池埂上,听着山风把退耕还林的标语吹得哗啦响。

转机出现在第三年开春,省农科院下乡做技术帮扶,老教授捏着放大镜在他池边转悠半天:"小伙子,你这水质偏酸,得学学古人用松针调pH值。"当天就地取材,组织村民上山捡松塔,王德顺还按古法在池底铺了两尺厚的鹅卵石,种上水蕨和菖蒲,活脱脱复刻出山涧溪流的生态环境。

真正让养殖场起死回生的,是那次"意外",有天暴雨冲垮了围栏,二十只草龟顺着水流钻进后山,等王德顺带着全村人举着网兜找回来时,发现这些逃逸的龟崽子在野地里啃食断肠草、吞食马陆虫,三个月后个个甲壳透亮,他突然悟了:真正的中药养殖不该是温室里的花朵,得让龟崽子们自己上山采药!

现在他的养殖场成了"立体中药库":上层水面浮着薄荷和紫苏,中层游着吃轮叶黑藻的龟群,池底淤泥里埋着发酵的茯苓渣,最绝的是后山那片"自助药田",每逢立夏,数千只龟鳖排着队往山上挪,专挑半夏、重楼的嫩芽啃,王德顺就背着竹篓跟在后面摘多余的药材。

去年冬至,广州某药店开出天价收购他的"金银花龟",原来这些整天啃食中药材的龟,腹甲上自然形成类似中药纹路的花纹,龟板熬出的胶带着淡淡药香,如今王德顺的养殖场有了物联网监测,但他还保留着每天巡池时往水里扔把桑葚的习惯——就像父亲当年往鸡槽撒谷子那样。

最近村里年轻人开始回流,大学生小陈专门研究他池里的微生物,发现长期投喂中药竟培育出能分解抗生素的菌株,王德顺听不懂这些门道,只管每周往县中医院送两筐"药膳龟苓膏",看着他骑三轮车的背影,村口百年老槐树上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