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邻居王婶念叨"吃啥补啥",她孙子中考压力大,天天变着花样做鸡蛋,可你知道吗?这看似普通的鸡蛋要是碰上对的中药搭档,那真是1+1>2的神奇反应!前阵子我去拜访退休的老中医张伯伯,他乐呵呵地掏出个手抄本,上面记着十几种鸡蛋配中药的妙方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些流传百年的养生智慧。
要说鸡蛋和中药的缘分,可不是现代人的发明,翻翻《本草纲目》,李时珍早就记载过:"鸡子味甘气平,合药能引药归经",记得去年我表姐孕吐厉害,老中医就开了个怪方子:把鸡蛋打孔灌进黄连汁,煮熟后连汤带蛋一起吃,当时我还嘀咕"苦得能掉眉毛",结果真就三天止吐了,现在想来,这鸡蛋就像个贴心小管家,把黄连的苦寒之性变得温和,还护送药效直达脾胃。
最经典的要数鸡蛋配百合,张伯伯说这叫"金玉配",特别适合熬夜党,做法也简单:百合泡发后加冰糖炖烂,打两个荷包蛋,上个月公司赶项目,我连熬三宿,每天靠这个续命,没想到不仅嗓子没冒烟,原本燥得流鼻血的毛病也消停了,后来才知道,百合润肺,鸡蛋养阴,俩"润物细无声"的高手碰到一起,正好解了熬夜伤阴的困局。
要说祛湿,艾叶煮鸡蛋才是隐藏高手,清明前收的艾草晒干,煮水时敲裂蛋壳同煮,我们办公室小刘常年舌苔厚腻,喝了两周艾叶蛋汤,那天突然凑过来神秘兮兮地说:"我早上上厕所终于不粘马桶了!"其实古人用艾叶驱寒除湿,配上鸡蛋的固本作用,就像给身体做了次深度保洁,不过要提醒下,体热的朋友别贪嘴,一周两次顶天了。
最让我服气的还是枸杞蒸蛋,张伯伯教我个小窍门:枸杞得最后五分钟撒上去,不然高温会破坏营养,上礼拜我妈血糖有点高,我如法炮制,把红枣换成桑叶汁蒸蛋,连吃五天,今早量血糖居然降了1.5!西医可能会说巧合,但我妈乐呵地说:"这绿莹莹的蛋羹看着就舒坦",其实桑叶清肝火,鸡蛋补气血,刚好中和了药物的寒性。
前几天陪闺蜜看中医,老大夫给她开的是"归芎蛋",当归、川芎炖到出味,打入鸡蛋焖熟,我尝了口汤,居然带着股淡淡的回甜,闺蜜痛经十年,坚持吃了一个月,现在居然能穿露脐装了,中医说这是"以形补形",鸡蛋补的是蛋白,当归川芎活的是血脉,好比给生锈的水管内壁涂了层润滑剂。
说到外用,不得不提奶奶的祖传秘方,小时候长痄腮,奶奶拿银手镯煮鸡蛋滚脸,后来才知道银器消毒,鸡蛋吸热毒,现在美容院流行的玉石温灸,原理和这土方差不离,去年我颈纹严重,用藏红花水泡过的鸡蛋滚脖子,坚持半个月,那些小细纹真的淡了,藏红花活血,鸡蛋膜滋养,这组合堪称天然拉皮术。
不过要提醒大家,这些偏方虽好也有讲究,张伯伯再三叮嘱:感冒发烧时别碰这些"滋补套餐",好比给着火的房子浇油,我同事不信邪,重感冒时非要吃阿胶鸡蛋羹,结果咳嗽拖了半个月,还有孕妇要谨慎,当年表姐胎动厉害,停掉所有药膳单吃水煮蛋才安稳。
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好多"中药蛋",什么乌鸡白凤蛋、人参五宝蛋,价格贵得吓人,其实在家就能搞定——拿黄芪炖蛋时加几颗红枣,补血气;用薄荷叶煮蛋时滴两滴醋,去火气,关键要记住老话:"药补不如食补",这些千年搭配的智慧,可比保健品实在多了。
前两天路过菜场,卖鸡蛋的阿婆神秘兮兮塞给我个方子:端午节当天用苍术水泡鸡蛋,晾干后密封保存,专治夏季暑湿,我半信半疑试了下,上周末爬山中暑,吃了颗存放半年的"药蛋",还真就缓解了头晕恶心,看来老祖宗留下的宝贝,真值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