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饮片违规添加频发!你的补药可能变毒药?

一归堂 2025-05-01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最近朋友圈又掀起了"养生潮",不少人晒着黑枸杞、人参片、灵芝孢子粉,配文都是"佛系养生""中式保健",可大家可能不知道,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中药材饮片,正悄悄上演着"狸猫换太子"的戏码。

前两天跟一位老中医朋友喝茶,他端着保温杯苦笑:"现在开方子都得提心吊胆,生怕病人拿药时被坑。"原来他发现好几个患者反映,在药店抓的党参切片回家煮水,喝着有股刺鼻的硫磺味,这可不是个别现象,国家药监局去年公布的抽检数据显示,中药材饮片不合格率高达23%,其中违规添加化学染色剂、防腐剂、增重物质的案例比比皆是。

说白了这就是"挂羊头卖狗肉",有些商家把发霉变质的药材用硫磺熏得白白净净,劣质三七掺进淀粉增重,虫草用重金属铬盐浸泡保鲜,最离谱的是某地查处的"毒黄芪",为了让卖相好看居然添加致癌的金胺O染料,这种工业原料连食品里都严禁使用。

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?说白了还是利益链在作祟,中药材价格这些年坐过山车,正宗的野生虫草几十万元一斤,人工种植的也价格不菲,但总有人想走捷径,比如用提取过有效成分的药渣重新加工,或者往普通药材里掺西洋参提取物冒充极品,某药商酒后吐真言:"正经做生意哪赚得了快钱?染染色、添点料,利润翻几倍。"

监管存在漏洞也是重要原因,中药材不同于西药,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,比如枸杞子,国标只规定了二氧化硫残留量,但对是否染色、是否添加甜味剂没有明确检测项目,这就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,他们就像玩"打地鼠"游戏,东窗事发就换种添加剂继续作妖。

更可怕的是这种乱象已经形成产业链,在安徽亳州、河北安国等药材集散地,暗藏着提供"加工服务"的作坊,他们能根据客户需求定制服务:想要药材更重就加滑石粉,想要颜色鲜亮就染色素,甚至还能提供"防伪"服务——伪造农药残留检测报告,某批发商透露:"很多电商卖家都是我们的长期客户,他们要的是照片好看、重量达标,至于里面是啥不重要。"

这种违规添加带来的危害是双重的,轻则影响药效,好比花大价钱买的人参皂苷含量不达标;重则危害健康,长期服用含重金属的药材可能导致肝肾损伤,去年爆出的"硫磺八角"事件,就让不少用八角炖肉的市民莫名出现皮肤过敏,更讽刺的是,本该治病救人的中药,反而成了致病源头。

不过天无绝人之路,咱们普通消费者还是能练就"火眼金睛",买药材别光看颜值,异常雪白透亮的要警惕;闻气味,刺鼻的酸涩味可能是硫磺残留;尝味道,过分的甜味可能掺了糖精,最重要的是认准GMP认证企业,拒绝来历不明的"祖传秘方"。

监管部门也在重拳出击,今年新修订的《药品管理法》明确,对违规添加行为最高可处货值金额30倍罚款,多地开始建立中药材追溯系统,用手机扫码就能看到药材从种植到加工的全流程,但正所谓"道高一尺魔高一丈",要彻底根治这个行业顽疾,还需要消费者、商家、监管部门形成合力。

说到底,中药材承载着几千年的养生智慧,别让违规添加毁了这份文化传承,下次抓药时多留个心眼,毕竟吃进嘴里的东西,小心驶得万年船,那些靠歪门邪道赚钱的商家,终将被市场淘汰——毕竟没人愿意天天吃着慢性毒药还自我安慰"我在养生"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