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感觉心神不宁,老中医给我开了个古方子,里面几味带"龙"的药材特别抓眼球,咱们老百姓常说"龙"是吉祥神兽,没想到中药里的龙族成员个个身怀绝技,从安神到抗癌各有妙用,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五位姓"龙"的中药高手,看看它们如何默默守护着我们的健康。
镇宅之宝龙骨:失眠救星的亿万年沉淀
第一次见龙骨还以为是恐龙化石,其实这是古代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,老药师说这味药在《神农本草经》里就是安神扛把子,特别适合我们这种手机不离手的现代人,上个月连熬三个通宵后,我用龙骨搭配酸枣仁煮汤,没想到沾枕就睡到自然醒,那种踏实感就像被大地稳稳接住。
这骨头可不是随便挖的,要选埋藏在地底下千万年的牛骨、鹿骨化石,煎药时会浮起细密的泡沫,像星辰落在汤碗里,不过孕妇和体质燥热的朋友要慎用,毕竟它性平偏涩,容易收敛过度,我习惯在压力大时用龙骨30克配莲子心5克,煮出的茶汤带着远古的矿物香气。
肝胆守护者龙胆:苦口婆心的消炎高手
都说"龙胆泻肝",这味药的苦味真不是盖的,上次火锅吃多了上火,喉咙痛得像吞刀片,抓了龙胆泡水喝,那股直冲天灵盖的苦劲儿让人龇牙,但半小时后嗓子眼的灼烧感真的退了下去,老辈人说这草专治"肝火上炎",就像给冒烟的锅炉泼凉水。
东北长白山的龙胆最地道,春天采挖时还带着露水,不过现在野生龙胆越来越少,药房里多是人工培育的,医生叮嘱这药大寒,脾胃虚寒的人千万别跟风喝,否则拉肚子拉到怀疑人生,我一般用1-3克就够了,配上菊花枸杞能中和苦味。
民间抗癌草龙葵:房前屋后的紫色卫士
老家田埂上成片的野茄子,原来就是中药龙葵,这紫得发亮的草看着普通,却是有名的抗癌战士,邻居张婶去年查出肺部结节,每天拿龙葵煮水当茶喝,现在气色比之前红润多了,不过要选叶脉清晰的嫩枝,煮之前一定要焯水去掉微毒。
新鲜龙葵榨汁外敷治蚊虫叮咬特别灵,小时候被蜜蜂蛰了,奶奶随手掐几根叶子揉碎敷上,立马就不肿了,但现在城里难找野生龙葵,药店买的干品效果差些,建议搭配半枝莲、白花蛇舌草组成抗癌小方阵。
补血圣品龙眼肉:后宫娘娘的养颜秘方
桂圆树上挂满的小龙眼,晒干后就成了姑娘们的补血神器,我每次生理期后都要炖龙眼红枣羹,加两勺红糖,煮得软糯香甜,这味道让我想起坐月子的表姐,婆婆天天给她煮龙眼糯米饭,说能把生产亏空的气血补回来。
不过龙眼肉虽好也别贪嘴,吃多了反而滋腻上火,南方人喜欢用它配西洋参,做成益气养阴的参桂饮,记得要去核吃,那些小黑核容易滞气,现在市面上有桂圆干、桂圆肉、桂圆膏各种形态,我个人最爱带壳煮的,剥壳时指尖染上甜津津的蜜香。
疏通奇兵地龙:蚯蚓变身血栓克星
别看地龙就是蚯蚓干,这可是心脑血管的清道夫,隔壁王大爷常年吃地龙粉,原本僵直的手指头居然能慢慢活动了,这弯弯曲曲的小东西特别擅长钻缝,能把血管里的瘀堵一点点化解开,不过腥味太重,我都是用大量蜂蜜裹着吃。
新鲜的地龙要选环纹明显的品种,烘干研磨时要注意杀菌,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要避开,这货自带生物活性酶,有些人吃了会全身瘙痒,我见过最神奇的用法是调香油捈烫伤,说是能促进伤口生肌,不过试过一次实在受不了那个气味。
这些带"龙"的中药就像散落民间的养生密码,从安神到抗癌各显神通,不过再神奇的药材也要用对地方,就像龙要飞在天上才威风,搁在浅滩还不如条鲤鱼,建议大家在使用前找专业中医师把脉辨证,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是独特的小宇宙,下次去中药铺,不妨仔细找找这些带龙的宝贝,说不定哪个就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