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方剂记忆秘籍,老中医亲授的5大绝招,轻松背下100首方子!

一归堂 2025-05-01 科普健康 1607 0
A⁺AA⁻

"学中医最难的就是记方剂!"当年我跟着师父抄方时,看着满墙的药柜和厚厚一摞方剂书,心里直打鼓,现在带徒弟才发现,原来大家都卡在这个坎上,其实记方子就像认亲戚,摸清门道后根本不用死记硬背,今天把压箱底的土方法全倒出来,保证你看完就能用!

【第一招:给方剂"拜祖宗"】 老中医都知道,10个方子有80个是"套娃",比如四君子汤是补气界的老祖宗,后面加陈皮半夏就是六君子,再加木香砂仁变香砂六君,抓住这些"祖孙三代"关系,就像记住家族谱系一样简单,我当年用红绳把方剂演变图挂在床头,每天瞄两眼,两周就把20多个衍生方理清楚了。

【第二招:编顺口溜就像说相声】 "江芩术草四君汤,参苓白术加枣姜",这种顺口溜比流行歌还上头,我师父那辈人编的方歌特别有意思,比如小青龙汤"麻黄芍药细辛甘,桂半夏味煎水添",押韵又带节奏,现在手机备忘录里存着300多首方歌,洗澡时哼两句,做饭时念几遍,不知不觉就刻进骨子里了。

【第三招:把药房搬进生活场景】 上次看徒弟记不住逍遥散,我直接带他去菜市场,指着柴胡说:"这是疏肝的先锋官",捏着当归白芍:"这对CP管补血",再拿薄荷:"清火的开心果",回来让他按这个思路配火锅底料,结果这小子把薄荷当调料撒了一脸,倒是真记住了!

【第四招:给方剂起外号】 玉屏风散叫"防盗门",生脉饮是"急救三剑客",龙胆泻肝汤成了"消防队",我们诊所有个规矩,新来的必须给常用方起外号,去年实习生把温经汤叫做"暖宝宝汤",把大家伙笑岔气的同时,所有人牢牢记住了它的温经散寒功效。

【第五招:看病现场实战教学】 跟诊时遇到冠心病患者,我故意问:"该用啥方子?"徒弟刚想说速效救心丸,就被我打断:"想想胸痹的病机!"看着他抓耳挠腮的样子,我把瓜蒌薤白白酒汤的组成写在病历本上,三个月后这孩子接诊痛经患者,突然冒出句:"这不也是胸阳不振吗?"当场把失笑散改成温经汤,把我惊得差点摔了听诊器。

说个真事,我表弟考研前急得嘴角起泡,我教他个损招:把方剂做成扑克牌,54张牌印着方名、组成、主治,每天抽牌组局,结果这小子考研那天做梦都在摸"桂枝茯苓丸",醒来笔试时发现居然考到了!

最后掏心窝子话说一句:别指望一遍记住所有方子,我行医二十年,现在查房还得翻书确认剂量,但只要掌握这些土方法,就像给大脑装了个中药导航——需要的时候随时能调出来,中医的功夫在临床上,方剂记得再熟,不如多看几个病人实在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