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药房的抽屉里,总有些长相普通的根茎藏着惊人的能量,就像大家熟悉的丹参,这个被中医称为"血瘀克星"的红色根须,其实还有几位功力相当的"同门师兄"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与丹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养生宝贝,看看老祖宗的智慧有多神奇。
藏在深山的"血管清道夫"——三七 云南文山的老药农常说:"铜皮铁骨白虎芽,三棵能顶一支参",说的正是素有"金不换"之称的三七,这个表面灰褐带疤的块茎,切开后断面却呈现墨绿色纹理,像极了翡翠的肌理,懂行的中医抓药时,总会把三七和丹参轮流搭配使用。
现代研究发现,三七含有的皂苷成分比丹参酮还要活跃,每天早晚用三七粉兑温水喝,就像给血管做晨昏定省,有个有趣的现象:常年吃三七的采药人,手掌布满老茧却面色红润,连爬山都比同龄人利索,不过要记住,孕妇和感冒发烧时千万别碰这个"活血高手"。
川西坝子的"天然阿司匹林"——川芎 成都中医药大学的老教授有个习惯,给心脑血管患者开药时总要加片形似蝴蝶的川芎,这种带着浓郁香气的药材,在四川家家户户炖鸡汤时都会放几片,它和丹参最大的不同,在于不仅能活血化瘀,还能祛风止痛。
去年遇见位出租车师傅,他对付腰腿疼有个土方子:把川芎磨成粉装进布袋,垫在驾驶座上,说是久坐也不犯困了,跑夜班腰椎都不酸,其实古人早就发现川芎的妙处,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里的川芎茶调散,就是专门给头风痛患者的福音。
新疆戈壁的"红柳仙子"——红花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,每年六月都会绽放大片红花,维吾尔族同胞管它叫"扎郎阿",晒干的红花丝用来泡茶,颜色比普洱茶还艳,虽然红花没有丹参那么苦,但通经活络的本事却不相上下。
记得有次在药材市场见到个藏族大叔,他用红花配青稞酒治风湿,具体方法是把红花浸在40度的青稞酒里,密封一个月后每天抿一小口,他说这法子救了好几个雪山症患者,不过高血压患者可千万要慎用。
太行山脚的"妇科圣药"——益母草 很多女性朋友都知道益母草膏,其实新鲜益母草熬水泡脚才是隐藏用法,这味被称作"坤草"的药材,和丹参一样都有调节月经的作用,有经验的老中医会叮嘱痛经姑娘,在立夏那天采带露水的益母草,阴干后保存,效果最佳。
岭南山沟的"藤蔓医生"——鸡血藤 在广西十万大山深处,有种表皮带着小疙瘩的藤蔓,当地瑶医教了个鉴别方法:折断藤茎流出的汁液越红,药效越好,鸡血藤和丹参最像的地方,就是既能补血又能活血,产后体虚的妈妈们,常用它来煲汤,配上红枣枸杞,味道比四物汤温和多了。
这些大自然馈赠的药材,各有各的性格脾气,就像丹参适合舌质紫暗的人,三七更适合有出血倾向的;川芎怕冷不怕热,红花见光容易失效,使用时最好咨询中医师,毕竟药材虽好,也要对症下药,现在很多人喜欢自制中药茶饮,建议从少量开始尝试,就像品茗般慢慢体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