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医生,这鸡内金是寒性的吗?我脾胃虚寒能不能吃?"每次在药房遇到顾客这样问,我都会笑着掏出手机翻出古籍记载,这个藏在鸡胗里的"黄金甲",可把不少朋友都搞迷糊了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消食化积的宝贝,到底适合哪类人吃。
先说说上个月邻居张婶的事,她总说自己消化差,看见油腻就胀气,听说鸡内金好就天天煮水喝,结果喝了半个月反而拉肚子,跑来找我看诊,我一看她舌苔淡白、手脚冰凉,典型的脾阳虚,这时候单独用性平偏凉的鸡内金,不就像给火炉泼冷水?后来让她搭配着姜片炒过的鸡内金,再加点焦米茶,这才缓过来。
其实翻开《中华本草》,鸡内金性平味甘,主归脾、胃、小肠、膀胱经,但这里说的"平性"可不是绝对的中立,就像天平两端,稍微往凉性这边偏了那么一丢丢,您要是拿它和生姜、花椒这些温热药比,那确实算凉;但要和石膏、黄连这类大寒药放一起,又显得温和多了。
老辈人传下来的用法最实在,以前小孩积食发烧,奶奶们就会把鸡内金焙干研粉,拌着红糖冲服,这招对付实热积滞特别管用,那些舌头红、大便干的娃娃,吃下去就像开了闸的水库,但现在很多孩子整天呆空调房,冷饮不断,这种时候就得把鸡内金炒得金黄,再撒点胡椒粉,暖胃效果立马上来。
说到配伍,这里面学问可大了,去年有个做餐饮的老板,脂肪肝加胃反酸,自行买鸡内金磨粉吞了两个月,我看他口苦口臭、舌苔黄腻,明显是肝胆湿热,赶紧让他搭配茵陈、山楂一起用,果然两周下来,那种黏糊糊的腹胀感就减轻了,这说明什么?单兵作战不如团队协作,鸡内金遇上不同队友,性质也会跟着变。
现在市面上鸡内金制品五花八门,有直接烘干的,有炒制的,还有蜜炙的,我见过最夸张的是某网红产品,把鸡内金和人参、鹿茸混在一起,这哪行啊!好比让消防员去救火时还背着汽油桶,所以选购时一定要看自己的体质,舌苔发白的选炒制款,舌尖红的选生品,嘴苦口臭的配点菊花玫瑰花。
最后教大家个自测小妙招:吃完鸡内金后,如果觉得嗓子清爽、肚子咕噜响,说明用对了;要是出现胃疼、腹泻,八成是体质不对路,记住咱们的老祖宗怎么说的——"热者寒之,寒者热之",中病即止才是王道,下次再看到药店橱窗里的鸡内金,您可就知道该怎么挑了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