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河南桐柏的老乡们都知道,咱们这地界儿山清水秀,气候温润,自古就是"天然药库",不过您可别以为只有老辈人懂行,现在国家正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,咱得把祖宗留下的宝贝变成真金白银,今天就给大伙儿唠唠,在桐柏这片宝地上,到底适合种哪些中药材能赚着钱?
夏枯草:山坡上的"黄金穗" 要说桐柏最不缺的,就是漫山遍野的石灰岩山地,这类土质正好合了夏枯草的脾气——耐旱、怕积水,偏偏咱们这年降水量800多毫米的气候,就像给夏枯草装了自动灌溉系统,您瞧县里几个种植大户,在浅山丘陵搞林下套种,一亩地能收300斤干品,按这两年市场价每斤15块算,顶得上种两季花生,更妙的是这草五月就熟,收完还能接着种芝麻,土地一点不闲着。
金银花:沟坎边的"银行" 沿淮河的沟沟坎坎,空气湿度大得很,这正是金银花最爱的生活环境,咱桐柏人以前总在田埂上随便插几株,其实要是精心管理,一亩地产200公斤干花根本不在话下,去年老张家在毛集镇搞的有机认证基地,花开时节每天几百人采花,手指头粗的花蕾在市场上能卖到每公斤120元,要我说啊,房前屋后种上几亩,比养两头牛划算多了。
艾草:田埂上的"绿元宝" 那些坡度超过25度的陡岗地,种庄稼费劲吧?这可是艾草的天堂!咱们这昼夜温差大的气候,让艾草积累的挥发油比普通产地高两成,您可别小看这野草似的植物,加工成艾条、艾绒,一斤能翻十几倍价钱,去年程湾乡搞的"企业+农户"模式,公司供种苗,农户按标准种,单这艾草一项就让200多户年增收两万多。
苍术:林荫下的"金疙瘩" 要说桐柏的宝贝,八万顷的天然林场必须排第一,林下种苍术,那真是祖宗留下的致富经,这药材特怪,非得半阴半阳的环境,咱们这华千里的森林覆盖率,简直就是苍术的五星级产房,林业局老王说,林间套种苍术不用另浇水,落下的松针刚好当肥料,一亩林地顺带收入三千块,比单纯砍树强百倍。
半夏:溪边地的"钱串子" 住在水库周边的老乡注意了,半夏就爱这种湿润环境,以前总有人抱怨河边沙地种啥啥不长,其实这是半夏的风水宝地,只要整点腐熟农家肥,盖上稻草保湿,到了中秋季节,挖出来的珠芽比枸杞还金贵,去年月牙桥村试种了50亩,亩产干品80公斤,市场价每公斤60元,算算账比种水稻强十倍。
丹参:岭头上的"红宝石" 咱们桐柏海拔300米以上的岗地,土层深厚又透气,简直是为丹参量身定制的,这药材根系发达,正好能把贫瘠土地里的矿物质吸个够,关键它不占农时,秋播春收,和小麦轮作刚刚好,去年吴城镇农技站测过,套种丹参的麦田,小麦产量不减反增,每亩还能额外赚2000多块药钱。
黄精:石缝里的"金鸡爪" 山上那些花岗岩风化的碎石坡,以前只长杂草,现在可是宝贝地方,黄精这玩意儿就爱扎在石头缝里,咱们这酸性土壤正合它胃口,您要是在背阴处种上几年,挖出来的根状茎能长半米多,现在城里人兴用黄精炖鸡,鲜货能卖到30块一斤,要是加工成九蒸九晒的制品,价格翻五倍都不止。
茯苓:松树根的"白银子" 全县几百万立方米的松树林,可是茯苓的天然培养基,去年大河镇搞的"公司+基地"模式,利用伐木剩下的松根栽培茯苓,一立方米松木能产15公斤茯苓,更绝的是这玩意儿不占地,直接埋在树根下,半年后挖出来就是钱,现在韩国日本都抢着要咱们的茯苓,出口价比国内贵三倍。
柴胡:岭沟里的"金苗苗" 那些向阳的山坡梯田,种粮食总嫌薄,其实正是北柴胡的风水宝地,这药材耐寒又耐旱,春天撒把种子,秋天就能收成,关键它和玉米是好搭档,高低错落套种,玉米不减产,还能多收几百斤柴胡,现在药厂收购价每公斤40元,种一亩顶得上两亩花生。
板蓝根:河滩地的"蓝金子" 淮河滩涂那些沙土地,以前总发愁渗水漏肥,其实这正是板蓝根的最爱,松软的沙土让它根系发达,积累的有效成分更高,去年固县镇搞的标准化种植基地,统一供种、统一技术,亩产干品400公斤,按每公斤18元算,一季收入顶全年种菜。
乡亲们可能会问,这么多品种该咋选?记住三个窍门:一看海拔,500米以下种喜热药材,500米以上选耐寒品种;二看土质,砂壤土适合根茎类,腐殖土优选花果类;三看水源,离河近的种半夏艾草,坡地首选柴胡黄精,最关键的是要盯紧市场行情,比如今年金银花涨价,明年可能就种的人多了。
现在国家给中药材种植有补贴,有些品种每亩补到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