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老李头,你这背篓里的三叶青品相真不错!"在玉林市福绵区六万大山脚下,收购商老王正蹲在路边仔细翻看药农刚挖出的根茎,这种藏在深山里的草药,如今成了当地药农的"金疙瘩",今天咱们就跟着镜头,带您探秘这个让无数人发财的中药三叶青玉林收购点。
藏在深山里的"软黄金" 要说三叶青,老药农都能跟你聊半天,这味中药学名叫做"三叶崖爬藤",别看它长相普通,可是治疗肝炎、肺炎的良药,在玉林周边的大山里,有经验的采药人都知道,每年清明前后是采挖的好时节,这时候的根茎饱满多汁,药效最好。
去年在成均镇收药的小陈告诉我,他们村有个张大哥,靠着屋后半亩坡地种三叶青,年收入愣是超过了城里打工的亲戚,现在村里年轻人都不往外跑,天天守着自家药田像伺候孩子似的,不过要种出好货色,可得讲究门道。
玉林收购点的"门道经" 每天清晨五点,玉林中药材市场的三叶青专区就开始热闹起来,来自容县、北流、兴业等地的药农背着竹篓陆续进场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,品相好坏直接决定价格高低,懂行的老板只要捏一捏根茎,就能判断出是野生还是家种。
"叶片要选墨绿带白边的,根须多且不断折的才值钱。"做了二十年药材生意的黄老板边说边演示,"就像这个,虽然个头不大,但断面发白,药效肯定差不了。"他刚以每斤85元的价格收了二十斤,转手就能卖到药厂赚差价。
从深山到市场的奇幻旅程 别以为挖个草药很简单,老药农都知道"三月寻藤,四月挖根"的规矩,在福绵区罗田村,65岁的李大爷带着我们进山找药,他手持柴刀开路,眼睛像雷达一样扫视岩壁,"瞧见那丛三片叶子没?底下准藏着好货。"果然,挖出来的根茎粗壮结实,正是收购商最爱的"一级货"。
不过现在年轻人更愿意搞种植,在仁东镇的种植基地,技术员小林正在指导农户搭遮阳网。"三叶青娇气着呢,既要通风又不能晒大太阳,湿度温度都得掐准。"他指着滴灌设备说,"用这套设备管理,亩产比野生的翻三倍。"
市场风云里的财富密码 最近两年三叶青价格坐上了过山车,前年每斤60元还滞销,去年突然涨到120元仍供不应求,在中药材天地网的数据墙上,玉林三叶青的价格曲线像心跳监测仪似的剧烈波动,药商老刘透露:"这都是新冠后遗症闹的,大家抢着囤货,价格能不疯吗?"
不过高手都在玩长线,在塘岸镇,合作社负责人马姐带着社员们建起了冷库。"鲜货存三个月不坏,等价格合适再出手。"她指着满满当当的冷藏柜笑道,"去年囤的两百吨,光差价就赚了几百万。"
新手入行避坑指南 想靠三叶青赚钱?老司机们有几个忠告,第一别贪多,初学种种半亩练手最合适;第二认准"桂三叶"品种,这是广西农科院培育的优质种;第三加工有讲究,清洗后要沸水烫漂才能晒干,不然药效全无。
最要紧的是找对销售渠道,玉林药材市场有上百个收购点,但真正给现钱的只有那么几家,行家都知道,每周三上午是最佳交易时间,这时候来收药的都是大药厂的采购经理。
藏在山沟里的致富经 现在的玉林三叶青早已不是零散小贩的生意,在樟木镇,投资千万的中药饮片厂正在调试设备;在沙塘镇,电商直播基地每天把新鲜三叶青卖到全国,就连城里退休的王老师都在自家阳台种起了盆栽三叶青,"既能当绿植看,又能卖点零花钱,美滋滋。"
不过暴利时代正在过去,随着种植面积扩大,今年新货上市时价格已经回落到70元左右,但真正的行家早转型做产业链——开发三叶青茶、制作保健酒、提取活性成分,在玉林中医药产业园,某企业的研发室里,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正盯着离心机:"这批提取物纯度达到98%,又谈下个千万订单!"
如果您也想分杯羹,不妨记住这几个关键电话:玉林中药材市场管理处0775-2823XXX,质量检测中心0775-2688XXX,不过最靠谱的还是亲自来趟玉林,每周五下午三点的拍卖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