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刷短视频总能看到年轻人捧着保温杯泡枸杞,去中医院抓药时发现隔壁小年轻都在用手机查"中药奶茶配方",这年头连00后都开始养生了,可你知道那些藏在巷子里的老中药铺子,现在都玩出什么新花样了吗?今天咱们就来唠唠那些闷声发大财的中药品牌,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在抖音快手满屏保健品里杀出重围的。
先说个真事儿,前阵子陪老妈去同仁堂买安宫牛黄丸,结账时前面大哥直接掏出手机说:"给我来二十盒,公司年会发员工礼品",我当场惊了——这年头中药都能当高端伴手礼了?柜员大姐见怪不怪:"上个月还有人订了五十盒阿胶糕当新婚回礼呢",你看,这就是百年老字号的底气,光"同仁堂"三个字往礼盒上一印,立马就有面子加成。
不过别以为老字号就只吃老本,去年路过北京同仁堂旗舰店,整个二楼变成了"草本咖啡吧",当归拿铁、枸杞美式、罗汉果气泡水,价格比星巴克还贵五块钱照样排队,穿汉服的小姐姐们端着养生特调各种拍照,发朋友圈配文"中式拿铁yyds",要我说这波操作绝了,既保住了"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"的招牌,又把年轻人的钱袋子掏得明明白白。
再说说南边的片仔癀,这个福建牌子可太会玩了,前几年推出"草本护肤"系列,把国家级绝密配方玩出花,珍珠霜+水仙球茎提取物的熬夜面膜,在李佳琦直播间三秒卖爆八千单,最绝的是它们家体验店,进门先给你测个中医体质,再推荐产品,上次被测出"痰湿体质",导购立马搬出《黄帝内经》原文解说,愣是把298块的草本洗发水说出御膳房的感觉。
广州陈李济就更有意思了,人家直接开起"中药茶饮实验室",在美团上线"四物汤奶茶""酸梅汤暴打柠檬",点单时还能选加人参须还是石斛花,配料表写得明明白白,比某些网红奶茶店靠谱多了,有次看外卖小哥一次取走二十多杯,全是附近写字楼的下午茶订单。
当然也不是所有老牌都顺风顺水,某次在药店看见"雷允上"的六神丸在做促销,旁边柜台摆着他们新出的草本牙膏,老师傅听到我们议论,叹气说:"现在年轻人哪知道六神丸以前是要抢的紧俏货?"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发烧,奶奶非要半夜去排队买的那种蜡壳小药丸,其实人家早在天猫开了旗舰店,但直播时观众都在问"能治新冠吗",搞得主播哭笑不得。
说到营销翻车,不得不提某个百年膏方品牌,去年他们找顶流明星代言,广告片里爱豆穿着汉服在竹林里舞剑,最后端着燕窝阿胶羹邪魅一笑,评论区全在刷"割韭菜""收割智商税",官博下面至今留着"百年老字号沦落到靠脸吃饭"的热评,所以说啊,中药品牌玩年轻化真得像同仁堂那样稳扎稳打,毕竟大家心里都有杆秤——你到底是真材实料,还是换个包装圈钱。
最近注意到个有意思的现象:张仲景大药房在郑州开起"中药咖啡馆",处方笺包装的甘草枇杷膏配上古法熬制的酸梅汤,成了大学生自习室的新宠,更绝的是它们家会员制度,买够三百积分能换老中医把脉问诊,这种既卖产品又送服务的模式,可比单纯打折促销高明多了。
说到底,中药品牌要想活得久,就得学会"两条腿走路",一边守着古法炮制技艺申遗,另一边开发年轻人看得懂的快消品,就像潘高寿现在不仅卖治咳川贝枇杷露,还出了便携装的草本润喉糖;胡庆余堂除了参茸保健品,居然做起了国风眼罩和草药香囊,这些百年老店早就想明白了:与其被时代淘汰,不如自己革自己的命。
最后说句实在话,咱们普通人选中药品牌,别光看广告和包装,认准那些敢在柜台摆药材标本、能现场熬药、有执业药师坐镇的老店,毕竟真金不怕火炼,好药经得起推敲,就像我老家那个开了三代的中药铺,柜台玻璃底下还压着光绪年间的手书药方呢——这种沉淀,才是新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