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药商朋友、种植大户们,最近有没有被朋友圈刷屏的"中药材求购"信息搞懵?2015年的药材市场就像坐过山车,有些品种价格飙到天上,有些却跌成白菜价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当年那些让人心跳加速的求购风云,看看哪些药材成了香饽饽,哪些坑千万别踩!
2015年中药材市场的"钱景"分析 那年开春,安徽亳州、河北安国这些药市突然热闹起来,记得三月份吧,三七的价格突然像打了鸡血似的往上窜,本来60块一公斤的货,两个月就涨到180块!为啥?云南那边闹干旱,七成种植面积受灾,采购商直接扛着现金进山收货,有个药商老李跟我喝酒时说:"那时候谁家仓库里囤着三七,就相当于抱着印钞机睡觉!"
五大抢手药材的"致富密码"
-
三七:旱灾+资本炒作双杀 云南文山的三七基地那年遭了殃,地里裂得能塞进拳头,广州那边的药企疯了似的到处找货,有次见到某制药厂采购经理在批发市场举着喇叭喊:"只要三七,现金现结!"结果把周边县市的库存扫得精光。
-
人参:韩国客商搅局 长白山的参农可算扬眉吐气了!那年韩剧《来自星星的你》带火了高丽参,韩国采购团直接包车来东北,有次在抚松县交易市场,看见个韩国翻译拿着计算器跟参农比划,最后硬是把五年参当八年参收走。
-
枸杞:养生热潮下的狂欢 "保温杯里泡枸杞"这话还没流行呢,但保健品厂订单已经排到明年,宁夏中宁的枸杞田边停满浙商的车,有老板直接带着检测仪下地,含糖量达标的当场加价20%,不过后来曝出染色枸杞事件,这波红利来得快去得也快。
-
金银花:天气帮了大忙 河南封丘那年春天连下冰雹,金银花还没开花就被砸秃了,各地药商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,有山东客商在产地蹲守半个月,把农户家去年存的陈货都掏空了,不过聪明人都知道,这种靠天吃饭的行情就是刀尖舔蜜。
-
川芎:游资围猎记 最疯狂的当属川芎!成都天地网数据显示,年初20块一公斤的川芎,到年底涨到85块,后来才知道是温州炒房团转战药市,在彭州搞期货交易,有个种植户老王跟我说:"看着他们开着奔驰来收药,心想这次要发,结果第二年价格腰斩,肠子都悔青了!"
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坑 别看表面风光,药市水深着呢!安徽亳州老张家囤了十吨板蓝根,想着非典时期神话重现,结果碰上政府打击囤积居奇,赔得裤子都当了,还有人轻信"缅甸进口石斛"的骗局,收到的全是烂树根,最惨的是东北种五味子的刘大哥,遇上假合作社卷款跑路,三百亩投资打水漂。
找对门道才能稳赚钱 想抓住求购信息,光看广告不行,2015年正儿八经的采购都有这些特征:
- 厂家直采爱找"产地+合作社"模式,比如广药集团就在甘肃建了当归基地
- 出口订单要看检测报告,韩国客商尤其盯着重金属超标问题
- 大宗交易开始用"中药材天地网"这种平台,保证金制度防骗子
- 老药商都养着线人,安国市场卖调料的老赵就靠透露行情赚外快
2015留给我们的启示 现在回头看,那年真是魔幻现实,有人靠囤积太子参在上海买了房,也有人被套在红花期货里血本无归,记住这几个铁律: ① 跟风种植死得快(看到三七涨价就改种,等收获时早烂市了) ② 合同里必须写明"统货"还是"选货"标准(安徽商贩就栽在品级纠纷上) ③ 别碰冷链药材(像广西的罗汉果,运输损耗能吃掉半条利润) ④ 政策风向比天气预报准(当年飞检掀了多少GSP认证的盖子)
后记: 最近整理旧物翻出2015年的药市期刊,看着那些泛黄的求购信息,恍如隔世,现在中药材市场早就变了天,但当年那些血泪教训依然滚烫——这行当永远在变,但人性贪婪的模样始终如一,提醒各位新入行的朋友,别光盯着求购信息流口水,先摸摸自己的抗风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