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隔壁王大爷摔了一跤,去医院拍片说骨头没事,但腿肿得像馒头,他儿子非要买进口膏药,结果越贴越严重,后来找我们胡同口的刘大夫开了副中药,敷了三天就消了八成,这事儿让我想起这些年遇到的中药骨伤调理误区,今天非得掰扯清楚不可。
骨头没事=不用管 这是最常见的认知偏差,去年健身房认识的小张打篮球崴脚,医院拍片说没骨折,他直接继续上班,结果三个月后脚踝习惯性扭伤,这时候才找中医调理,刘大夫说这就像茶杯有了裂纹继续用,暂时不漏不代表没问题,中医讲究"骨正筋柔",很多软组织损伤比骨折更难缠。
热敷消肿快 公司前台小妹骑电动车撞了膝盖,当场肿得发亮,她婆婆非说热敷活血,结果晚上肿得更厉害,这恰恰是典型的反向操作!急性期24小时内必须冰敷,这时候血管像破了的水管,越热流得越快,我们药铺的接骨草捣烂外敷,配合黄柏清热,这才是正解。
膏药随便贴 上周邻居阿姨腰扭了,把风湿膏往疼痛处猛贴,第三天皮肤红得像烫伤,疼得直不起腰,中药膏药讲究辨证,急性期红肿热痛该用清热解毒的芙蓉膏,慢性劳损才能用温经通络的狗皮膏,现在市面上那些"祖传秘方"膏药,多半掺了西药止痛成分,治标不治本。
喝汤药不如吃钙片 同学老爸腰椎骨折保守治疗,天天逼着喝排骨汤,结果复查时骨痂长得歪七扭八,中医讲"肾主骨,肝主筋",单纯补钙就像给墙缝抹水泥,刘大夫开的续断、补骨脂、骨碎补这些药材,配上黄芪补气,当归活血,才是正经调养方子。
静养就是躺着不动 医院骨科护士小陈跟腱断裂,医生让打石膏静养,她倒是听话,躺了两个月肌肉萎缩得裤子都挂不住,中医讲究"动静结合",早期用夹板固定没错,但后期必须配合推拿复位,我们药局特制的伸筋草泡酒,边擦边做康复训练,效果比单纯静养强三倍。
说到这儿必须提个真事,去年工地老赵被钢筋砸了脚背,西医说要手术,他找到城西何老先生,先用手法复位,再敷上大黄、栀子研的药粉,配合桃仁承气汤内服,七天就能拄拐走路,半月照常上班,现在那些活血化瘀的中成药,很多都是从这种古方演变来的。
现在明白为啥中医治骨伤要看老师傅了吧?那些摸骨辨位的手法,药材配伍的分寸,都是几十年功夫,不过也别迷信偏方,上个月有个小伙子信了网上买的"接骨神丹",结果汞中毒住进医院,记住正规中医院都有专业的骨伤科,该现代检查还得查,该手术就别硬扛。
最后教大家个应急小妙招:碰到急性扭伤,马上找蒲公英捣烂敷上,没有就用凉开水浸透的毛巾冷敷,千万别揉别按,那会加重毛细血管出血,等过了急性期,再用艾叶煮水泡脚,这时候才能用红花油这类温热药物,这套法子可是我跟着刘大夫出诊三年总结的实践干货,关键时刻能少受不少罪